上合天津峰会背景知识了解一下
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于2025年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召开,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峰会。本次峰会汇聚了20多位国家领导人,聚焦区域合作、经济发展与全球治理,备受国际关注。了解峰会背景,洞悉其深远意义。
梅尼耶2025年的天津,迎来了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时刻。8月31日清晨,渤海之滨的海河边,梅江会展中心彩旗飘扬,来自上海合作组织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的领导人陆续抵达。这场被誉为上合组织成立24年来规模最大的峰会,吸引了全球目光。据黑子网报道,峰会不仅是一场外交盛会,更被视为区域合作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风向标。 故事的起点要追溯到2001年,上合组织在上海成立,旨在促进成员国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的合作。
如今,这个涵盖10个成员国、2个观察员国和14个对话伙伴的组织,覆盖了亚欧大陆约五分之三的面积,人口占全球近一半。天津峰会作为中国第五次主办的上合盛会,承载了特殊的使命。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峰会期间发表了题为牢记初心使命 开创美好未来的重要讲话,强调构建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 峰会前夕,天津街头洋溢着浓厚的“上合氛围”。从天津站后广场的“2025相约上合 绽放津彩”标识,到新闻中心展示的非遗漆扇制作,城市每一个角落都在诉说着对这次盛会的期待。
8月28日,外国嘉宾在新闻中心体验中国传统文化,感受到天津这座现代化港口城市的独特魅力。峰会的筹备工作早在数月前就已展开。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彬在接受央视采访时透露,选择天津作为主办城市,不仅因为其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还因为天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重要角色,与上合组织互联互通的理念高度契合。 峰会期间,领导人齐聚梅江会展中心,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天津宣言,并通过了上合组织未来10年20262035年发展战略等24份成果文件。
这些文件涵盖安全、经济、人文合作和组织建设等多个领域,为未来合作勾画了宏伟蓝图。俄罗斯总统普京、印度总理莫迪等领导人悉数到场,外媒纷纷评论,上合组织的吸引力与日俱增。BBC中文网分析,俄印两国作为中国的重要邻国,此次参会是否预示着更紧密的合作,令人遐想。 除了正式会议,峰会还带来了丰富的“周边效应”。“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在7月便率先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市长和智库专家探讨城市合作新机遇。天津的鲁班工坊作为职业教育合作的典范,被多次提及,成为中国与上合国家人文交流的亮点。
阿塞拜疆总统助理哈吉耶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峰会为深化阿中经贸关系提供了宝贵契机,特别是在可再生能源和技术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 峰会闭幕后,外交部长王毅在新闻发布会上总结了八大成果,包括推动数字经济合作、加强反恐协作等。外媒如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评价,天津峰会展现了上合组织在多极化世界中的独特作用,为地区和平与发展注入新动力。天津,这座海河之滨的城市,也因这场盛会迎来了自己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