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部手机预订同一酒店价格相差数百元-同一家酒店不同手机价格为啥不一样
同一家酒店在不同手机上预订时,价格差异引发热议。原因可能涉及平台优惠策略、会员等级差异、动态定价机制等。OTA平台根据用户账号、设备或搜索习惯,推送不同优惠券或折扣,导致价格不一。此外,酒店与平台的合作模式、运营成本及促销活动也会影响最终报价。这种现象让消费者质疑是否遭遇“大数据杀熟”,呼吁更透明的定价机制。
艳艳小姐姐最近在网上订酒店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的现象:同一家酒店,同样的房型,用不同的手机查,价格居然不一样!这事儿在网上也掀起了不小的讨论,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经历,吐槽价格差得离谱,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被平台“杀熟”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咱们一起来扒一扒。 我有个朋友小李,准备国庆假期去上海玩,他在美团上查了一家外滩附近的酒店,豪华大床房显示一晚9559元,吓得他赶紧换了另一部手机再查,结果同样的房型、日期,价格变成了8000多,差了1000多块!
他还特意试了携程、飞猪等平台,发现价格也是五花八门,最低的有7000多,最高的快上万了。网友们也有类似经历,有人用新注册的账号查酒店,发现有新人优惠券,价格比老用户便宜了一大截。还有人说,自己买了机票后,平台会推酒店优惠券,价格就比直接查的低。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猫腻?有业内人士透露,酒店价格差异跟平台的运营策略脱不了干系。首先,不同平台的运营成本不一样。大平台像携程、美团流量大,酒店在这些平台投放广告的费用高,价格自然可能贵一些。
而小平台流量少,广告费低,酒店给的价格也会低点。其次,平台会根据用户账号的情况推送不同优惠。比如,新用户可能有首单折扣,老用户如果是高等级会员,可能享受专属优惠,但有时候普通老用户反而拿不到啥优惠,价格就显得高。还有,酒店和平台会搞一些针对特定人群的促销活动,比如“新客专享”或者“机票酒店”套餐优惠,不同账号看到的活动不一样,价格自然就不同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动态定价机制也在这事儿里起了大作用。酒店价格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淡旺季、房间剩余数量、预订时间等随时调整。
记者实测发现,同一酒店在五一假期前查和临近假期查,价格能差好几百。甚至有时候,你查了一次没下单,过一会儿再查,价格可能就涨了!这不是“杀熟”,而是平台和酒店根据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价格。还有个有趣的发现,用手机App订房有时候比电脑网页便宜。英国媒体报道,Bookingcom上用App订房比网页便宜了16到50,香港媒体也实测发现类似情况,Agoda的iPad App价格比电脑网页便宜了247。 不过,也有网友担心,这种价格差异是不是平台利用大数据“杀熟”。
比如,平台会不会根据你的消费习惯、手机型号甚至定位,给你推更高的价格?针对这点,去哪儿网曾公开回应,说不存在“杀熟”,价格差异是因为会员等级、优惠券或者数据缓存导致的。携程也表示,他们不会针对不同用户区别定价,价格差异多半来自优惠力度不同,比如会员专享折扣或者特定活动优惠。 尽管平台这么说,消费者心里还是有点不踏实。毕竟,价格不透明,谁知道自己是不是被“坑”了?有专家建议,订酒店时可以多用几部设备、不同平台对比价格,清理一下浏览记录,或者用新账号试试,说不定能拿到更低的折扣。
还有人支招,提前几个月订房可能比临时订便宜,淡季出行也能省不少钱。 这事儿也提醒了我们,网上订酒店虽然方便,但得多个心眼。价格差来差去,归根结底还是平台和酒店的定价策略在作祟。希望未来能有更透明的定价机制,让咱们消费者少点疑惑,多点实惠。你遇到过类似的订酒店价格差异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