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尼、中柬经典著作互译出版项目首批图书在成都签约
李笨笨2024年10月12日,成都天府书展主展场热闹非凡,中尼、中柬经典著作互译出版项目首批图书签约仪式在此隆重举行。这不仅是一场文化盛事,更是“亚洲经典著作互译计划”持续推进的重要一步。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两大项目的主承办单位,携手尼泊尔学院和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共同推动这一文化交流盛举。中尼互译项目首批图书共26种,包括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新中国70年简明尼泊尔史艺术家阿尼哥喜马拉雅山、夏尔巴人和雪人等中柬互译项目首批图书12种,如知之深爱之切柬埔寨必由之路新太阳从旧土地上升起等。这些书籍涵盖政治、历史、哲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内容丰富,展现了三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活动当天,中尼经典著作互译出版项目首批图书发布仪式率先举行。尼泊尔学院院长布帕尔赖在发言中感慨,中尼两国虽有深厚历史渊源,但因地理和语言差异,文化交流长期受限。此次互译项目为两国人民打开了一扇了解彼此的窗口。他特别提到,简明尼泊尔史和艺术家阿尼哥等书籍的翻译出版,将让中国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尼泊尔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精髓。而中方作品如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则向尼泊尔读者展示了中国发展的独特经验。布帕尔赖表示,这一项目是中尼文化交流的里程碑,将进一步巩固两国友好关系。紧接着,中柬经典著作互译出版项目签约仪式也如期举行。柬埔寨王家研究院人文与社科研究所所长蓬塞卡与新华文轩副总经理胡巍签署合作协议,正式确定12种首批互译图书。柬埔寨代表团对此次合作充满期待,认为高棉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融将通过这些书籍得到更广泛传播。例如,柬埔寨必由之路展现了柬埔寨现代发展的奋斗历程,而知之深爱之切则传递了中国文化的深邃哲理。双方一致认为,互译项目不仅是出版合作,更是文化沟通的桥梁,将促进两国人民的心灵相通。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局长张泽辉在致辞中指出,经典著作互译是促进文明交流的重要方式,中尼、中柬出版文化交流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他希望通过互译项目,深化三国在版权贸易、合作出版、发行推广等领域的合作,扩大亚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董事长周青也表示,新华文轩将充分发挥全产业链优势,高标准完成互译工作,为亚洲文化多样性的传播贡献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签约活动选址成都天府书展,充分利用了这一国际化平台的优势。书展期间,尼泊尔和柬埔寨代表团不仅参与签约仪式,还与中方出版机构就未来合作进行了深入探讨。业内人士透露,中尼、中柬互译项目的推进并非一蹴而就,背后是多方机构数月来的密切协作。从图书遴选到翻译出版,每一步都凝聚了文化工作者的心血。有消息称,首批图书的翻译过程尤为严谨,为确保文化内涵的准确传递,翻译团队多次与尼泊尔、柬埔寨专家沟通,力求在语言和文化上达到最佳平衡。活动现场,不少观众对这一项目表现出浓厚兴趣。一位成都市民表示,期待通过阅读喜马拉雅山、夏尔巴人和雪人等书籍,了解尼泊尔的风土人情。而一位出版界人士则透露,首批图书的出版只是起点,未来中尼、中柬互译项目还将推出更多经典作品,涵盖更多领域,甚至可能涉及影视改编或文化展览等多元化合作形式。此次中尼、中柬经典著作互译出版项目的成功签约,不仅为2024天府书展增添了国际色彩,也为亚洲文化交流注入了新活力。正如互译中方专委会主席李岩所言,互译项目让经典著作成为两国人民增进了解的便捷通道,助力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彼此的历史与文化。这不仅是一次出版界的盛事,更是一场文化交融的盛宴,预示着中尼、中柬友好关系将迈向更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