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国防军:在黎南部开始“有限地面行动”
古力娜扎2024年9月30日深夜,以色列国防军IDF宣布在黎巴嫩南部启动“有限、局部且针对性的地面行动”,目标直指伊朗支持的真主党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据以色列军方声明,此次行动基于精准情报,旨在摧毁靠近以色列边境的真主党据点,这些据点被认为对以色列北部社区构成“直接威胁”。行动得到以色列空军和炮兵部队的支援,重点针对黎巴嫩南部靠近边境的村庄,如马伦拉斯、奥代塞和卡夫尔基拉等地。以色列方面表示,此次行动并非长期占领,而是短期精准打击,旨在让约6万因真主党火箭袭击而流离失所的以色列北部居民安全返回家园。此次行动的背景是自2023年10月8日起,哈马斯对以色列发动袭击后,真主党为声援哈马斯,开始对以色列北部进行持续的火箭和无人机袭击。据统计,从2023年10月8日至2024年9月20日,真主党向以色列北部发动了约1900次跨境袭击,而以色列则回应了8300次军事行动,导致黎巴嫩564人死亡包括133名平民,以色列52人死亡包括27名平民,双方边境地区大量居民流离失所。以色列要求真主党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将其武装力量撤至利塔尼河以北,但真主党表示,除非以色列停止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否则将继续袭击。行动前夕,以色列已通过空袭重创真主党高层,包括9月27日击毙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拉赫,以及其他多名高级指挥官。9月30日,以色列通知美国,计划开展有限地面行动,规模小于2006年黎巴嫩战争,重点清除边境地区的火箭发射器、武器库和隧道网络。美国官员表示,以色列承诺行动将快速撤出,不寻求长期占领,但历史经验显示,以色列在1978年和1982年的“有限入侵”最终演变为长期冲突,尤其是1982年入侵导致18年占领,并催生了真主党的崛起。在行动开始的几个小时内,以色列部队进入黎巴嫩南部,实施小规模突袭。据以色列军方发言人丹尼尔哈加里称,行动集中在边境村庄,目标是摧毁真主党的“恐怖基础设施”,包括红万部队使用的隧道网络。以军还封锁了北部边境的梅图拉、米斯加夫阿姆和卡法尔吉拉迪三个社区,宣布其为“军事禁区”。与此同时,以色列空军继续对贝鲁特南部郊区和黎巴嫩南部的真主党据点进行轰炸,黎巴嫩卫生部称,9月30日一天内,空袭造成95人死亡,172人受伤。真主党方面否认以军已进入黎巴嫩领土,称这些说法为“谎言”。真主党副领导人纳伊姆卡西姆在9月30日的电视讲话中表示,其武装力量已准备好应对地面交战,并称“2006年的胜利将重演”。真主党当天向以色列北部发射了多枚火箭,包括针对特拉维夫郊区的军事情报单位和摩萨德总部的“法迪-4”火箭,但多数被以色列“铁穹”防空系统拦截。此次行动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黎巴嫩总理纳吉布米卡提表示,黎巴嫩正面临“最危险的阶段”,约100万人因空袭流离失所。联合国难民署报告称,截至9月30日,已有10万人逃往叙利亚。联合国驻黎巴嫩特别协调员和联合国临时部队UNIFIL呼吁通过谈判解决冲突,强调平民安全。美国总统拜登呼吁立即停火,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表示,将动用一切力量实现北部居民安全返家的目标。土耳其、德国等国已开始从黎巴嫩撤侨。然而,分析人士警告,此次“有限行动”可能面临“任务蔓延”的风险。1982年的入侵最初也是“有限行动”,却导致长期占领。以色列军事专家塔米尔海曼指出,地面行动的目标需明确,是建立长期缓冲区,还是短期摧毁基础设施后撤离?真主党在黎巴嫩南部拥有复杂的地道网络和约15万枚火箭弹,熟悉地形,可能通过游击战对抗以军。此外,真主党得到伊朗支持,伊朗于10月1日向以色列发射约180枚弹道导弹,称是对纳斯拉赫被杀的报复,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截至2025年2月,根据最新进展,以色列未完全遵守2024年11月美国促成的停火协议,原本应在1月26日前撤出黎巴嫩,但仍保留五个军事前哨。黎巴嫩政府称此为“占领”,而以色列国防部长表示将在“安全区”无限期驻军。真主党已将190个军事据点移交黎巴嫩军队,部分撤至利塔尼河以北,但仍保留轻武装力量。国际社会继续密切关注,担心冲突进一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