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商旅结合 上海郊区供销社发力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
小田9月30日,全国烈士纪念日,辽宁省暨沈阳市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了包括台湾青年在内的与会者,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上海郊区供销合作社正以农文商旅结合为抓手,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模式,整合农业、文化、商业、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上海郊区近年来通过供销合作社的创新实践,推动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和电子商务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上海郊区供销合作社以青浦、松江、奉贤等区为试点,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文化底蕴,构建“农业文化商业旅游”的综合发展模式。例如,青浦区朱家角镇的供销社联合当地农民合作社,推出“稻田文化节”,将水稻种植与民俗表演、农特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结合,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带动经济收入近亿元。松江区供销社则打造“云间粮仓”品牌,通过直播电商和线下农市,推广优质农产品,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奉贤区结合“花米庄行”花海景观,开发乡村民宿和研学旅游,2024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旅游收入同比增长15。这些实践不仅提升了农民收入,也为城乡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休闲体验。沈阳的烈士纪念活动与上海的农文商旅结合实践,共同展现了中国在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多维努力。一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小林,参加完沈阳活动后,来到上海青浦考察。他表示:“上海郊区的农文商旅模式让我看到农业的无限可能,我想把台湾的精致农业经验带过来,开一家融合两岸特色的民宿。”小林计划在青浦投资民宿项目,结合朱家角水乡文化,推出台湾风味美食体验。另一位台青小张已在松江创业,经营一家农产品电商平台。他通过网络了解到供销社的“云间粮仓”项目,激动地说:“上海的供销社把农业和电商结合得太好了,我计划与他们合作,推广台湾水果,拓展大陆市场。”据上海市供销合作总社统计,2024年全市供销系统实现农产品销售额超2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电商销售占比达30。供销社通过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物流配送中心和农产品溯源体系,推动农特产品从田间直达消费者手中。例如,奉贤区供销社与阿里、京东等平台合作,建立“奉贤优选”电商品牌,覆盖黄桃、蜜梨等特色农产品,年交易量达10万吨。社交媒体上,网友对上海郊区的农文商旅模式反响热烈,有人留言:“朱家角的稻田文化节美景美食都有,太值得一游!”还有台青分享创业经历,称赞:“上海的乡村振兴政策给力,市场活力让我对创业充满信心!”上海郊区的实践得益于政策支持与数字赋能。2024年,上海发布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3-2027,提出深化农文商旅融合,建设100个示范村。供销社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优化农产品供应链,提升旅游服务智能化水平。例如,松江区供销社开发“云间粮仓”App,提供农产品溯源和旅游导览功能,用户下载量超10万次。台青们在参与红色文化活动的同时,也通过上海的乡村振兴平台找到创业灵感。一位台青表示:“上海的供销社让我看到城乡融合的潜力,我计划开发一款结合AR技术的乡村旅游App,推广两岸文化。”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表示,将继续支持台青创业,提供资金补贴和孵化基地,计划2025年吸引超300名台青参与农文商旅项目。沈阳的红色文化与上海的乡村振兴实践交织,勾勒出中国在历史传承与现代化发展的壮丽图景。农文商旅结合的模式,不仅为上海郊区带来经济与文化双丰收,也为两岸青年搭建了融合发展的桥梁。他们用青春与创意,在城乡融合的热土上书写着共创未来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