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公安办不成事窗口引热议-创新机制为群众解难题-办事难现实痛点
广东某地公安机关设立“办不成事窗口”,专门解决群众办事难问题,引发广泛讨论。这个窗口针对复杂或跨部门事项,提供专人指导、协调,力求让“疑难杂症”有解。网友称赞这是便民新招,但也有人质疑效率与实际效果,话题热度持续攀升。
阿月浑子最近,广东一地公安机关搞了个新花样“办不成事窗口”,这名字一听就挺抓眼球,直接冲上了热搜!这窗口可不是摆设,专门为那些在办事大厅跑断腿、还是搞不定事的群众准备的。比如户籍迁移卡壳、证明材料复杂、跨部门协调难,这些“疑难杂症”都能在这个窗口找人帮忙。消息一出,网上议论纷纷,有人觉得这是便民神器,有人却怀疑是不是形式主义。 这事儿得从广东江门说起。当地公安在政务服务大厅开了个“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主打的就是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据报道,窗口有专人值守,接到问题后会耐心听群众诉求,梳理症结,能当场解决的尽量当场搞定,实在不行就协调相关部门,限时给出答复。比如,有市民因为户口迁移涉及多地,手续繁琐跑了几趟没办成,结果这个窗口帮着联系相关部门,三天就搞定了。这效率,听着是真不错! 其实,“办不成事窗口”这概念最早不是广东原创。2021年,山东烟台就搞过类似的窗口,后来浙江、江苏等地也跟进,广东这波算是接力。窗口的初衷很简单:政务服务大厅里,群众办事最怕遇到“踢皮球”,窗口之间推来推去,最后问题还是没解决。
这新窗口就像个“兜底”部门,专治各种办不了的“杂症”。有数据显示,江门这个窗口开办以来,平均每天接待几十个咨询,解决率超九成,群众满意度挺高。 网上对这事儿的评价两极分化。点赞的网友觉得这窗口接地气,特别是那些跑断腿还办不成事的群众,终于有了个地方诉苦。比如,有个网友分享,自己因为身份证和户口本地址不一致,折腾了几个月没搞定,结果窗口工作人员帮着协调,十天就解决了。还有人说,这窗口让公安服务更有温度,政府为老百姓实实在在办事,值得点个赞。
不过,也有人唱反调。不少网友质疑,窗口听着好听,但会不会只是个噱头?有评论说,政务服务本来就该高效,咋还得专门开个窗口来“擦屁股”?还有人担心,窗口人员够不够专业,协调能力行不行,时间长了会不会变成摆设?更有网友直言,这窗口的名字有点“自黑”,听着像承认以前办事效率低。 从实际操作看,这窗口确实有自己的流程。群众遇到问题,可以直接到窗口反映,工作人员会登记信息,分析问题原因。如果是简单误操作,当场就能指导解决如果是跨部门难题,窗口会联系相关单位,限期答复。
比如,江门公安就跟民政、社保等部门建了联动机制,确保问题不被“踢皮球”。有媒体报道,广东其他城市像广州、深圳也在考虑推广类似窗口,希望把这便民举措做深做实。 这事儿也引发了更深的讨论。有人说,“办不成事窗口”暴露了政务服务的痛点,比如流程繁琐、部门壁垒、信息不透明。窗口的出现是个进步,但要真解决问题,还得从根上优化流程,减少群众跑腿的次数。还有专家建议,窗口可以跟数字化服务结合,比如通过线上平台提前收集问题,提高效率。
总的来说,“办不成事窗口”是个新鲜尝试,体现了政府想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态度。能不能真解决问题,还得看执行力。毕竟,群众要的不是花哨的名字,而是实打实的便利。希望这窗口不是昙花一现,能真正帮到更多人,让办事不再是件头疼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