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暴雨突袭长达数日-山洪泥石流接连引发交通中断-大规模转移行动
北京近期遭遇强降雨,暴雨倾盆,城区多处积水,交通受阻,山区面临山洪风险。气象部门发布橙色预警,提醒市民防范次生灾害。防汛工作紧张进行,相关部门全力应对,确保城市安全运行,居民生活受到一定影响。
桃桃乌龙最近几天,北京的天空仿佛被捅了个窟窿,暴雨一波接一波,雨水哗哗地往下倒,让整个城市都泡在了水里。据官方数据,从7月底到8月,北京降雨量已经远超往年同期,部分地区甚至下了平时一年的四成雨量。尤其是7月23日至29日那场持续147小时的极端强降雨,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2104毫米,堪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的一次。密云、怀柔、延庆等山区受灾尤为严重,暴雨引发了山洪、泥石流和山体滑坡,至少造成30人死亡,超过8万人被紧急疏散。
这场雨来得又急又猛,很多人猝不及防。北京北部山区地形复杂,雨水迅速汇集,河道水位暴涨,部分村庄被洪水围困。官方报道称,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和气象局早在7月下旬就发布了暴雨橙色预警和山洪灾害橙色预警,提醒市民远离山洪沟道,暂停涉山涉水活动。然而,部分市民还是低估了雨势的凶猛,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抱怨,预警信息虽然发了,但具体到村镇的应急响应似乎慢了半拍,导致一些损失本可以避免。 北京市政府迅速启动了防汛应急响应,调动大量人力物力投入抢险救灾。
7月底的暴雨期间,全市1437个应急广播终端累计播发269次预警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北京日报报道,防汛人员日夜奋战,疏通排水系统、转移受困群众,力保城市命脉不瘫痪。即便如此,城区内涝问题依然突出,多个路段积水严重,地铁和公交一度受影响,不少市民被困在路上,手机里全是“积水路段绕行”的提示。 专家分析,这轮降雨之所以如此极端,与气候变化有很大关系。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陈涛表示,华北地区近年强降雨频发,尤其是夜间降雨占比高,给预警和救援增加了难度。
8月26日,北京市气象局再次升级发布山洪灾害橙色预警,房山、门头沟等区域被重点关注。市民们也开始自发组织起来,有的在社区群里分享实时路况,有的帮忙清理下水道,尽量减少积水带来的麻烦。 虽然7月底那场大雨已经过去,但8月的北京依然雨水不断。气象部门预计,未来几天,华北地区降雨仍会偏多,市民得时刻盯着天气预报,做好防汛准备。尤其是山区居民,面对可能发生的次生灾害,比如泥石流和地质塌陷,更得打起十二分精神。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提醒大家,雨天尽量减少外出,远离河道和低洼地带,安全第一。 这场雨不仅考验了北京的防汛能力,也让大家对极端天气有了更深的认识。市民们在感慨天气无常的同时,也希望政府能进一步完善预警机制和排水设施,减少类似灾害的冲击。毕竟,谁也不想再次被困在暴雨中,看着城市变成“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