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挣35亿 魔芋爽养肥了卫龙
卫龙半年营收突破35亿,魔芋爽成为增长王牌,蔬菜制品收入暴涨443,占比超六成。这款低脂零食抓住了健康消费风口,助力卫龙从“辣条帝国”转型,展现强劲市场潜力。
童锦程卫龙美味,这家以辣条起家的河南企业,凭借魔芋爽的强势崛起,正在重塑自己的商业版图。2025年上半年,卫龙发布中期财报,显示总收入达到3483亿元,同比增长185,净利润736亿元,同样增长185。其中,蔬菜制品板块成为最大亮点,收入高达2109亿元,同比增长443,占总营收的605,首次超越传统辣条业务。而魔芋爽作为蔬菜制品的核心单品,可谓“养肥”了卫龙,撑起了业绩半壁江山。 魔芋爽的成功并非偶然。
近年来,消费者对健康零食的需求激增,低脂、低热量的魔芋制品因其“0脂肪”特性成为减脂人群的“救命稻草”。卫龙精准抓住这一风口,将魔芋爽从一款小众产品打造成国民零食。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戏称:“吃魔芋爽,减脂不减快乐!”还有人调侃:“一包魔芋爽下肚,感觉离马甲线又近了一步!”这种轻幽默的评价反映了魔芋爽在年轻人中的高人气。 为了进一步放大品牌影响力,卫龙在营销上频出大招。4月,青年演员王安宇成为魔芋爽的品牌代言人8月,管乐被宣布为风吃海带的品牌大使。
这两款蔬菜制品此前从未启用代言人,短时间内接连签约两位人气艺人,足见卫龙对其重视。营销攻势还不止于此。8月,卫龙推出麻辣小龙虾风味和辣椒炒肉风味魔芋爽,配合“魔芋爽上菜了”主题短视频,制造网络热梗,迅速引爆话题。网友评论:“这包装一秒穿越到夜宵摊,太会玩了!”此外,卫龙还通过快闪店、直播等形式与年轻消费者互动,拉近品牌距离。 魔芋爽的崛起离不开卫龙的技术创新。自研的第七代魔芋生产线将生产效率提升80,不仅降低了成本,还保证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相比传统辣条,魔芋爽的生产对原材料要求更高,卫龙通过优化供应链,应对了魔芋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维持了472的毛利率。网友感叹:“没想到吃个魔芋爽还能吃出科技感!”除了魔芋爽,卫龙还推出新品“小魔女”和麻酱味魔芋制品,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口味需求。 渠道拓展也是卫龙业绩增长的关键。线下渠道贡献了904的收入,卫龙入驻山姆会员店,与肯德基等品牌联名,触达更多高端消费场景。线上渠道虽占比仅96,但通过热梗营销和IP联名,成功吸引年轻群体。
海外市场也在加速开拓,东南亚成为重点布局区域。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分享:“在泰国超市看到魔芋爽,感觉国货都走出国门了!” 然而,魔芋爽的光芒也掩盖了辣条业务的疲软。财报显示,调味面制品辣条收入同比下滑32,线上渠道收入也下降38。有网友分析:“辣条毕竟是童年记忆,现在大家更爱健康零食,卫龙转型抓得准。”不过,魔芋爽也曾陷入风波,2024年因“15克装实际仅89克”的缺斤短两争议登上热搜,卫龙迅速致歉并配合监管部门整改,挽回了部分信任。
从“辣条一哥”到魔芋爽的领跑者,卫龙的转型之路并非坦途。业内人士指出,魔芋市场潜力巨大,预计规模已达400亿元,但竞争也在加剧,盐津铺子等企业同样在加码魔芋制品。网友热议:“魔芋爽现在是卫龙的摇钱树,但下一个爆款在哪?”卫龙的回答是通过持续创新,推出新品如臭豆腐,探索零食量贩等新兴渠道。魔芋爽的成功为卫龙打开了新赛道,但未来能否持续领跑,还需更多“硬核”操作。 据黑子网报道 卫龙这波操作太猛了!半年35亿,魔芋爽直接把辣条按在地上摩擦,健康零食这赛道选得太准!
请王安宇、管乐代言,搞快闪店、玩热梗,营销拉满,年轻人的心算是被抓住了。黑子网觉得,卫龙从辣条到魔芋爽的转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进化,但辣条下滑也不容忽视,下一招得更狠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