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驻华大使访白鹤梁水下博物馆 助推两国联合申遗
小马漫漫2024年10月12日,埃及驻华大使阿西姆哈奈菲到访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引发广泛关注。此次访问不仅是中埃文化交流的一次重要活动,更为两国联合申遗项目注入新动力。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作为世界首座非潜水可到达的水下遗址博物馆,以其独特的保护方式和深厚的历史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而埃及的尼罗尺石刻,记录了1300多年尼罗河的洪水信息,与白鹤梁题刻共同承载了人类对江河水文观测的智慧,体现了东西方文明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深刻思考。当天,重庆涪陵举办了2024白鹤梁国际学术研讨会,吸引了来自中埃两国的20位专家学者,围绕“水文观测遗产的跨时空对话:白鹤梁尼罗尺遗产价值与保护传承”展开深入讨论。大使在研讨会间隙参观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亲身体验了拓印活动,对这一独特的水下保护技术赞叹不已。他表示,白鹤梁与尼罗尺的联合申遗不仅是两国文化合作的象征,更是让后人领略古代智慧的重要举措。阿西姆哈奈菲风趣地说道:“这就是我为什么来这里的原因。”他强调,中埃两国应携手努力,让更多这样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彰显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创造力。白鹤梁题刻位于重庆涪陵长江之中,记录了唐代以来1200多年的水文变化,被视为古代水文观测的珍贵实物见证。其独特的保护方式水下博物馆通过无水舱技术,让游客无需潜水即可近距离欣赏文物,堪称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而埃及的尼罗尺,同样以石刻形式记录了尼罗河的水文信息,反映了古埃及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理解。两国文化遗产在功能和历史价值上的相似性,为联合申遗提供了坚实基础。此次访问和研讨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埃联合申遗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据悉,双方已将白鹤梁与尼罗尺的联合申遗纳入两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议程,目前正积极开展相关评估工作,以加快申遗步伐。这一项目不仅有助于两国文化遗产跻身世界遗产名录,还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中埃两国自1956年建交以来,文化交流始终是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从早期周恩来总理三次访问埃及,到近年习近平主席与埃及总统塞西的多次互访,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此次大使访问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是这一深厚友谊的延续。白鹤梁与尼罗尺的联合申遗,不仅是两国对自身历史文化的珍视,也是在全球文明对话中贡献东方智慧的体现。在参观过程中,阿西姆哈奈菲对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现代科技应用表现出浓厚兴趣。博物馆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穿越”到古代长江,体验白鹤梁题刻的形成过程。这种数字化展示方式,不仅让历史文物“活”了起来,也为文化遗产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大使表示,埃及方面也希望借鉴类似的先进技术,用于尼罗尺等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近年来通过技术创新和文化创意,不断提升游客体验。2025年起,博物馆针对浙江籍游客推出免门票政策,以感恩浙江对涪陵的长期帮扶。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区域文化旅游发展,也让更多人有机会走进这座水下博物馆,感受古代水文智慧的魅力。此次埃及驻华大使的到访,不仅为白鹤梁与尼罗尺的联合申遗增添了国际关注,也为中埃文化合作开启了新篇章。未来,随着申遗工作的深入推进,两国将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书写更多合作佳话,为全球文明互鉴贡献力量。这次访问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文化外交实践,彰显了中埃两国在保护人类共同遗产上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