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始祖鸟烟花秀
新华社评论始祖鸟品牌在黄浦江边举办的烟花秀,引发环保争议与品牌营销热议。官方点名背后,是对商业行为边界的反思,也是公众对“消费主义包装仪式感”的一次集体追问。
姜逸磊“高山信仰”搞起烟火气?始祖鸟烟花秀惹争议
近日,加拿大高端户外品牌始祖鸟在上海黄浦江边举办一场高调烟花秀。烟花在夜空炸响,灯光在外滩投影,热搜紧随其后,朋友圈秒变“观鸟大会”。但在这场华丽盛宴背后,却也引发争议无数:一边是市民吐槽交通封路扰民,一边是网友质疑环保效果、噪音污染,环保主义者更是连夜发文怒批。 而就在这场争议持续发酵时,新华社在一篇评论中罕见点名,指出“品牌营销应有边界,不应牺牲公共资源与公共利益”,让这场“山巅烟花”变成了“公域审判”。
新华社评论发声:烟花不是谁想放就能放
新华社的这篇短评虽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评论明确指出,城市烟花虽绚丽,但背后伴随空气污染、噪音困扰与城市运行干扰,特别是黄浦江边这种核心地段,更应慎重审批、合理统筹。评论强调:“商业行为不能凌驾于公共利益之上。” 这一评论迅速被多家主流媒体转发,并登上多个社交平台热榜,堪称一次官方级别的“品牌敲打”。尤其在全民环保意识高涨的今天,企业用烟花点燃热度,最后却烧到了自己。
品牌翻车还是热度算计?始祖鸟的两难营销
作为以“高端户外”著称的始祖鸟,其产品主打环保、功能性、专业性,自带“极简主义山系信仰”标签。此次突然以烟花大秀出圈,不免让人质疑是否“自毁人设”。更有网友讽刺:“山巅上的信仰,炸成城市烟火的碎渣。” 有分析指出,这场活动本意或许是试图拉近始祖鸟与中国消费者的距离,用烟花视觉秀制造城市化亲近感。但代价却是“污染城市印象环保标签坍塌”。面对新华社“泼冷水”,品牌恐怕要重新审视“仪式感”与“商业责任”之间的边界。
公共资源不是谁都能借来造热闹的
在黑子网用户热评区,不少声音提到一个核心问题:烟花秀是否动用了城市资源?是否占用了公共空间、影响居民通行、带来了清扫与安保成本?这些,最终由谁买单? 不少网友指出,在一个多地依然禁放烟花的时代,企业“花钱买热度”不能等同于“花钱买公域”。烟花不再只是“夜空的浪漫”,更是“社交网络的喧嚣制造器”。但公域空间,不该成为品牌营销的燃料池。
热度已起,怎么收场?
从目前舆情节奏来看,始祖鸟官方尚未就新华社评论作出正式回应。但线下门店已经传出“暂停促销活动”“调整营销节奏”的动作,社交平台上品牌话题也出现“降温清理”。 对始祖鸟来说,这不仅是一次舆情风波,更是一次价值观滑坡警告。如果不能在环保与仪式感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高山品牌”就真的可能“跌落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