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校午餐发臭官方通报-涉事公司瞒报立案侦查-虾仁炒蛋问题曝光
上海多校学生午餐虾仁炒蛋突发异味事件,引发家长广泛不满。9月15日,上海市徐汇、闵行、普陀等多区学校午餐中一道虾仁炒蛋被紧急撤下,学生反馈菜品有明显臭味,部分孩子食用后出现恶心想吐症状。学校临时以面包、饮料替代,供应商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称系虾仁细沙问题,但家长质疑食品安全隐患,监管部门已介入送检调查。
陈晓迪上海学校午餐虾仁炒蛋发臭撤菜事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于9月18日晚发布通报,确认近期市民反映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9月15日供应部分学校午餐中的虾仁炒蛋存在问题。教委会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对相关菜品留样及原料送至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上海中维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进行全面检验。根据相关规程,检验结果预计一周内出具。在此期间,相关部门将密切跟进,确保问题得到彻底澄清。家长们对这一通报表示初步认可,但也希望结果能尽快公布,以安抚大家的心。
事件曝光后,社交媒体上涌现大量家长分享孩子就餐经历,许多人提到类似异味并非首次出现,这让整个事件从单一菜品问题扩展到校园餐饮整体质量的讨论。教育部门强调,将严格遵守校园食品安全规定,进一步落实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并发挥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的作用,通过增加菜品选择等方式,提升供餐品质。这样的回应显示出官方对公众关切的重视,但也提醒我们,日常监管的细致程度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绿捷公司学生午餐供应商背景及争议
上海绿捷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主要从事餐饮管理和食用农产品批发,其业务覆盖上海市16个区,服务超过500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日供餐量高达50万份。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葛均锋,股权结构延伸至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显示出其在餐饮行业的深厚根基。早在2022年,公司董事长张国华就担任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会长,绿捷被宣传为“安全、营养、美味”的专业团餐企业。然而,这次虾仁炒蛋事件让其备受质疑。公司回应称,问题仅限于部分批次虾仁含有细沙,并非所有菜品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已留样自查,并承诺加强监管、深刻反思。
但多名家长在采访中指出,绿捷的餐费不菲,每份约15元,却常常出现菜品发黄、黏糊、半冷等问题,如芹菜变色、肉丸不新鲜,甚至连续一周供应炸冷冻鱼排。记者多次致电公司高层,均无人接听,这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疑虑。绿捷在2025年8月中标70家学校餐饮项目,得分高达85.80分,显示其在招标中的强势地位,但长期投诉未见明显改善,引发对招标机制公平性的思考。这样的背景让事件不止于一次失误,而是暴露了供应商垄断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家长学生反映上海校园午餐质量问题
事件发生后,上海多区家长群瞬间“炸锅”,小红书、腾讯新闻热问等平台上涌现大量求证帖。闵行区邵女士描述,一年级女儿吃到臭虾仁后打电话回家说“味道怪怪的,吃完就吐了”,让她心痛不已。普陀区家长清风分享,学校下午2点才发水蜜桃果汁和巧克力面包作为补偿,孩子原定米饭蔬菜肉类全无,剩余食物配料表列出数十种添加剂,令人担忧。徐汇区初中生家长尼莫提到,孩子直接拒绝食用臭菜,回家只带回面包。多名三年级家长晒出照片:发黄芹菜、黏糊肉丸、冷米饭,孩子反馈“难吃到不想上学”。
这些反映并非孤例,过去一年,绿捷供餐常被吐槽油炸食品占比高、口味差、份量不足,学生常吃不饱。社交帖中,家长们感慨上海推行AB制午餐本意是增加选择,却因供应商问题适得其反。部分视频和信息被快速删除,引发信息透明度质疑。学生视角下,午休短、统一用餐本就压力大,餐食问题更放大不满。家长呼吁建立长效反馈机制,让孩子的声音真正被听到,避免类似隐患反复发生。
官方监管措施及校园食品安全改进建议
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局16日回应“的确有撤菜,正在调查”,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表示已积极开展调查,会同食品安全部门介入。教委通报强调,欢迎社会监督,共同守护学生健康,并计划加大对供餐企业的监管力度,包括广泛听取意见、严格陪餐制、优化菜品多样性。从配送员工爆料看,学生餐多用冷冻半成品,而教师餐新鲜,这暴露食材分级不公。事件中,虾仁臭味疑因货源差或冷冻不当,凸显供应链管理漏洞。改进上,借鉴日本学校餐食模式,可考虑引入本地新鲜食材、家长参与招标、第三方实时检测,确保“食以安为先”。
上海作为一线城市,校园餐标准本应更高,这次风波或成转机,推动从源头到餐桌的全链条把控。家长委员会作用需强化,让投诉不止于纸面。最终,检验结果将成关键,若确认问题,预计绿捷将面临整改或惩处,促进行业自律。这样的多方协作,能让校园餐饮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真正惠及每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