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子网 揭秘 约会 看片 赚钱

小米YU7-测试车贴标误交付-李肖爽致歉-称静电贴隐性留痕将改良处理

小米汽车针对“测试车”交付风波迅速回应,称部分YU7车主发现挡风玻璃上的“测试车”痕迹实为工厂抽检时的静电贴留痕,可用湿毛巾清除。小米高管李肖爽公开致歉,承诺优化静电贴工艺,避免类似问题。此事引发热议,考验小米汽车的品控与公关能力。

刘一手
点击此处,进入官网查看完整版视频。

最近,小米汽车被推上风口浪尖,原因是部分小米YU7车主发现新车挡风玻璃上竟然有“测试车”字样的痕迹。这让不少消费者心里犯嘀咕:花了大价钱买的新车,怎么会跟“测试车”扯上关系?事件在网上迅速发酵,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质疑小米汽车的品控,有人觉得这只是小问题。面对舆论压力,小米汽车的高管坐不住了,赶紧出来解释,试图平息这场风波。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有车主在提车后发现,新车的挡风玻璃上隐约可见“测试车”的字样,甚至有位车主开了1000公里才注意到这个痕迹。

这消息一出,立马在社交平台上炸开了锅。毕竟,谁也不希望自己花几十万买的新车,竟然带着“测试车”的标签。网友们开始猜测,这些车是不是被拿去测试过,质量有没有保障?还有人吐槽,小米作为造车新手,是不是在品控上翻了车? 9月7日,小米汽车副总裁李肖爽在微博上公开回应,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他说,这些所谓的“测试车”痕迹,其实是工厂在质检过程中留下的。原来,小米汽车为了确保产品质量,会随机抽查下线车辆进行静态评审,检查时会贴上静电贴方便检验员标识。

评审通过后,这些静电贴会被移除,但有时会留下隐性的痕迹,用湿毛巾一擦就能清除。李肖爽还特别提到,这种情况不影响车辆的性能和安全,纯属视觉上的小瑕疵。他代表公司向车主道歉,承认这事让大家产生了误会,同时承诺已经改进了静电贴的工艺,未来不会再出现类似问题。 几乎同时,小米公关部总经理王化也在微博上发声,内容跟李肖爽的回应高度一致。两人接连表态,足见小米对这件事的重视。毕竟,汽车不是手机,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高得离谱,任何一点小瑕疵都可能被放大。

网友的反应也五花八门,有人觉得小米的解释合理,毕竟质检是行业惯例但也有人不买账,认为测试车就不该流向市场,哪怕只是贴纸痕迹,也让人心里不舒服。 从公开信息来看,小米汽车的品控流程其实跟行业标准差不多。很多车企在生产线上都会随机抽检车辆,确保质量过关。特斯拉、比亚迪等品牌也有类似的操作,贴上标识、检查后再下线是常见做法。但小米的问题出在“最后一公里”没做好,静电贴的痕迹没清理干净,给了消费者“买到测试车”的错觉。

这事虽然不大,但对小米汽车的品牌形象是个考验。毕竟,小米YU7是他们首款中大型SUV,上市后热度很高,3分钟大定破20万,18小时锁单24万,销量势头强劲。如果因为这种小细节翻车,实在有点得不偿失。 小米汽车这几年的表现其实挺亮眼。2025年上半年,他们交付了15万辆车,前8个月累计销量超21万辆,7月和8月连续两个月交付超3万辆,同比增长势头很猛。公司还放出豪言,2025年全年要冲刺35万辆的交付目标,甚至有望在下半年实现单季盈利。

这成绩对于一个造车新势力来说,确实让人刮目相看。但成绩越好,消费者对他们的期待也越高,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引发信任危机。 这次“测试车”风波,也给小米提了个醒。汽车行业不像手机行业,消费者对细节的敏感度极高,尤其是新车交付这种关键环节,任何疏忽都可能被放大。网友们在评论里也提到,买车不仅是买个交通工具,更是买一份信任和体验。小米这次反应很快,公开道歉、承诺整改,危机公关做得还算到位。但要彻底挽回消费者的心,恐怕还得在品控上下更多功夫。

这场风波虽然暂时平息,但留下的讨论还在继续。有人觉得小米作为造车新人,能快速回应已经不错也有人认为,这种低级错误本不该发生。无论如何,小米汽车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得记牢。希望他们说到做到,未来别再让车主们为这种小事操心了。

本文由【黑子网 hz.one】原创发布,原文地址:https://hz.one/baijia/小米测试车-250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精彩用户评论 - 黑子网

点击此处,进入官网评论,并查看高清大图
祝晓晗

小米这次反应还算快,解释得也清楚,静电贴痕迹确实不影响质量。但新车有这种问题,多少让人有点不爽,品控还得再加强啊!希望小米别再犯这种低级错误,不然对品牌影响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