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回应拒绝游客入内避雨
牛奶布丁黑子网报道8月7日中午,河南登封少林寺景区突降暴雨,游客们被淋得措手不及,想进立雪亭避雨却被僧人拦下,理由是“文物场所禁止入内”。这一幕让不少人心里不是滋味,尤其是看到僧人自由进出殿堂,游客却只能挤在不足一米的屋檐下瑟瑟发抖。游客王先生气愤地说:“花了几百块门票,连个遮雨的地方都没有,太离谱了!”视频在网上疯传,短短几小时,点击量破百万,网友们炸开了锅,有人直言:“这还是慈悲为怀的少林寺吗?”据报道,当天河南省气象台发布了暴雨红色预警,雨势来得又急又猛。
少林寺作为5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超300万,占地3万多平方米,但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游客发现偌大的寺庙竟找不到一个像样的避雨点。立雪亭建于明代,里面有珍贵的彩绘壁画和石刻,寺方担心游客涌入会导致文物受潮或损坏,确实有保护的考量。但问题在于,寺内其他非文物区域,比如千佛殿的长廊、碑林庭院,完全可以临时开放,却没有任何引导标识。游客李女士一家六口花了896元,挤在屋檐下被蚊子咬得满身包,她忍不住吐槽:“这服务对得起票价吗?”网上讨论得更激烈。有网友晒出对比视频:杭州灵隐寺在暴雨时开放爱心驿站,游客还能喝口热水故宫暴雨天会开放偏殿走廊,还铺上防滑垫。而少林寺的应对却显得冷冰冰,僧人一句“不能进”让很多人觉得被区别对待。有人回忆2008年汶川地震,什邡罗汉寺不顾清规收留孕产妇,108个婴儿在禅凳上出生,网友感叹:“那才是佛门该有的样子!”还有人质疑,少林寺门票80元,武术表演VIP票200元,禅修班4800元,商业化这么多年,应急设施却跟不上,管理到底出了啥问题?少林寺的工作人员事后解释,寺内游客多,空间有限,为避免踩踏和文物受损,只能引导游客去上香处或走廊避雨,并非故意拒绝。他们还说,部分区域正在修缮,安全第一。但这解释没平息众怒,反而让网友觉得敷衍。旅游安全专家李明指出,少林寺缺乏分级预案,像小雨发雨衣、中雨开廊檐、暴雨设安全区的流程完全没体现。文物专家周教授也提到,立雪亭的明代壁画确实脆弱,湿气和拥挤可能导致不可逆的损坏,但其他景区如龙门石窟、故宫早就用低成本的防潮垫、可移动雨棚解决了类似问题,少林寺为啥不行?这场风波还扯出了少林寺的转型阵痛。前任住持释永信因商业化争议被调查,新任住持印乐法师上任后推“去商业化”,取消高价香火、关闭网店,试图让寺院回归清修。但暴雨事件暴露了管理短板:服务设施没跟上,僧人与游客的“待遇差”又让人质疑“众生平等”。有网友禅心不惑在黑子网上留言:“连屋檐都分三六九等,佛门慈悲在哪儿?”这条评论两小时内获12万点赞。事件发酵后,少林寺坐不住了。8月9日,他们宣布启动“安心避雨计划”,将在寺内建仿古连廊,增设8处应急避雨点,暴雨红色预警时开放禅堂和讲经堂。新铺的防滑垫已经出现在青石板路上,工人们也在立雪亭外量尺寸准备加装雨棚。印乐法师还翻看了游客意见簿,上面一句被雨水打湿的话让他沉默:“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今日畏雨时,菩萨在何处?”这场雨不仅淋湿了游客,也让少林寺的困境暴露无遗。作为禅宗祖庭、文化地标和旅游热点,少林寺身兼多重身份,却在暴雨中显得手足无措。网友们希望,这次的教训能让少林寺找到文物保护与人文关怀的平衡点,别让千年古刹的招牌蒙了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