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误吞电池10小时致终身残疾-南京医护经历十小时取电池过程
一名1岁半幼儿因误吞纽扣电池,10小时后导致食道严重腐蚀穿孔,造成终身残疾。纽扣电池卡在食道内如微型电烙铁,释放强碱性物质,迅速引发化学和电烧伤。医生提醒,6小时以上可能导致不可逆损伤,需紧急处理。家长应警惕家中电池、磁珠等小物件,防范类似悲剧。
陶桃今年5月,江苏南京一名1岁半的幼儿宁宁因误吞纽扣电池,引发了一场让人痛心的悲剧。孩子当时突然呕吐、拒绝进食,家长起初并未在意,直到发现玩具里一枚纽扣电池不见了,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紧急送往南京儿童医院后,医生通过胃镜检查发现,这枚电池已在宁宁的食道中卡了大约10小时。检查结果令人揪心:电池释放的强碱性物质和电流导致食道严重腐蚀,甚至穿孔,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最终,宁宁被确诊为终身残疾,可能终生面临进食困难,甚至需要多次手术来修复食道。
医生介绍,纽扣电池的危害远超普通异物。普通异物可能只是造成物理堵塞,但纽扣电池一旦卡在食道或胃部,就像一个微型电烙铁。它的正负极通过湿润的人体组织形成回路,释放强碱性电解液,迅速引发化学烧伤和电烧伤。这种伤害速度极快,通常在吞入后几小时内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卡压时间超过6小时,食道穿孔的风险大幅增加,严重时甚至需要切除部分食道。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副主任医师练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宁宁的案例并非个例,每年都有幼儿因误吞电池导致重伤,甚至危及生命。
更令人担忧的是,纽扣电池并非家中唯一的“隐形杀手”。医生指出,磁力珠、强酸强碱清洁剂如洁厕灵、空调清洗液等也是高危物品。磁力珠若被吞入,可能在肠道内相互吸附,导致肠梗阻或穿孔。而幼儿一旦将纽扣电池塞入鼻腔,电池与鼻腔粘液反应,数小时内就可能腐蚀鼻中隔,造成永久性面部畸形。专家特别提醒家长,电动玩具、有声书、遥控器、汽车钥匙等常见物品都可能藏有纽扣电池,需格外注意存放安全。宁宁的悲剧引发了广泛关注,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网友们纷纷表达震惊和痛心。
许多家长表示,平时从未意识到这些小物件如此危险。还有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称孩子曾试图将遥控器里的电池抠出,幸好及时发现。这起事件给所有家庭敲响了警钟:幼儿的好奇心旺盛,缺乏危险意识,家长必须时刻警惕。医生建议,家长应定期检查家中可能含有纽扣电池的物品,确保电池仓牢固,难以被幼儿打开。同时,建议将电池、磁珠等小物件存放在孩子触及不到的地方。一旦怀疑孩子误吞电池,家长需立即带孩子就医,切勿尝试自行催吐或等待观察,因为每拖延一分钟,伤害都会成倍增加。
南京儿童医院的医生强调:“生命不可逆,预防就是最好的救治。”如何快速判断孩子是否误吞电池?医生列出了几个关键症状:呕吐、食欲不振、呕吐物中出现黑色液体、呼吸困难或持续咳嗽等。若孩子出现这些情况,家长应立即拨打120或前往最近的医院。宁宁的案例让人痛惜,但也提醒我们,家庭安全无小事。那些不起眼的小物件,可能在不经意间成为威胁孩子生命的“杀手”。希望每一个家庭都能从这起悲剧中吸取教训,保护好孩子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