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一点,澳角村的乡村振兴答卷
李子柒福建漳州市东山县澳角村,这个三面环海的小渔村,近年来凭借“向海而兴”的发展理念,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乡村振兴答卷。从昔日“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的贫困村,到如今社会总产值达155亿元、人均纯收入58万元的“全国文明村”,澳角村的华丽转身引发了广泛关注。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时隔23年再次考察澳角村,称赞其巨变“很是欣慰、很有感慨”,并勉励村级党组织继续做好“海”的文章。这一指示不仅点燃了村民的干劲,也揭开了澳角村乡村振兴背后的“八卦”故事,折射出基层治理与产业振兴的成功密码。 澳角村的崛起离不开党建引领。20世纪90年代,澳角村还是个“讨小海”的贫困渔村,渔民只能用木质舢板近海捕捞,生活捉襟见肘。1996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澳角村党支部迅速响应,提出“率先实现宽裕型小康村”目标。村里通过“书记争取补助、两委入户动员、党员带头捐款”模式,筹资建成国家二级渔港,开启了“讨大海、挣大钱”的新局面。知情人士爆料,当年村书记林华忠为争取渔港资金,跑遍省市部门,甚至“磨破了三双鞋”,最终争取到2000万元投资,彻底改变了村子面貌。有传闻称,渔港建成后,村民自发在码头放鞭炮庆祝,场面堪比过年。 进入21世纪,澳角村进一步放大“海”的优势。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考察澳角村,擘画了新小康蓝图。村党支部以此为契机,推动渔船“木改钢”,建设国家一级渔港,总投资3500万元。2015年渔港竣工后,村里拥有110艘钢质渔船,抗风浪能力大幅提升。村民还发展了鲍鱼、对虾、海带等养殖基地,打造“蓝色粮仓”。据统计,2023年澳角村养殖年产值达37亿元,占全村经济近14。有趣的是,有传言称,某养殖户因技术不过关,最初养的鲍鱼“全军覆没”,后在村里组织的培训班学习后才扭亏为盈,成了远近闻名的“鲍鱼大王”。 电商产业的兴起是澳角村的另一大亮点。近年来,村里涌现出117家电商企业,培养500多名电商人才,2023年海鲜销售额达35亿元。返乡青年许小斌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曾在大城市打拼近10年,2018年毅然回村创业,从零学起海鲜加工和电商运营,带领团队实现年销售额超500万元。有传闻称,许小斌的母亲最初强烈反对他回村,觉得“城里工作多体面”,但看到儿子直播带货单场破百万后,主动帮他打包海鲜,成了“铁杆助播”。为扶持电商,村里成立电商党支部,定期举办培训,还与物流公司协商降低快递成本。一位村民笑称:“以前海鲜靠肩挑,现在靠鼠标点,卖到全国都不愁!” 渔旅融合为澳角村增添了新名片。依托澳角湾的碧海蓝天和“龙虎狮象”四岛景观,村里开发了网红灯塔、观景平台等旅游资源,建成40多家民宿和10家餐饮店,2023年接待游客13万人次。春节期间,民宿一房难求,日均游客达2000人。有趣的是,有传言称,某民宿老板为吸引游客,特意推出“渔夫体验”项目,让游客下海捕鱼,结果游客玩得兴起,差点把渔网扯破,成了当地笑谈。村里还成立“小海燕诗社”,以诗歌记录渔村生活,吸引游客体验“下海捕鱼、上岸写诗”的独特文化。 生态环境保护是澳角村成功的另一秘诀。过去,近海养殖导致垃圾污水直排,澳角湾生态受损。近年来,村里实施“陆海统筹”,划分禁养区、可养区,成立海漂垃圾清理队,重现碧海蓝天。有传闻称,村里曾因清理海漂垃圾与养殖户发生争执,村党支部连开三场协调会,最终说服养殖户配合整改。如今,澳角村获评“全国最美渔村”,游客直呼“像画一样美”。 澳角村的蝶变还得益于基础设施的完善。村党委投入4000万元,实施兴海大道改造、旅游中路提升等20多个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知情人士透露,兴海大道改造时,村民自发捐款百万,感动了施工队,连夜加班赶工。2023年,村集体收入17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58万元,生活“喜气洋洋”。有网友调侃:“澳角村这是把大海变成了聚宝盆!” 总的来说,澳角村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海”的优势,串联渔业、电商、旅游三大产业,走出了一条以海兴村、富民强村的振兴之路。其成功经验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了借鉴,也展现了中国基层治理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