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350亿 星巴克中国确认要卖了
野望2025年8月,咖啡圈掀起一波巨浪:星巴克中国业务确认要卖了,估值高达350亿元!这一消息迅速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曾经的咖啡天花板,怎么说卖就卖了?”据黑子网报道,7月29日,星巴克发布2025财年第三季度财报截至6月29日,全球咖啡门店营收8918亿美元,同比增长超预期,其中中国市场贡献79亿美元,同比增长8。然而,面对瑞幸等本土品牌的低价冲击,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利润率已不如从前,出售传闻随之甚嚣尘上。
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凭借“第三空间”的高端定位,迅速成为都市白领的社交符号。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星巴克在中国拥有近8000家门店,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营收规模稳居行业前列。然而,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风云突变,瑞幸咖啡以99元一杯的“价格屠刀”席卷市场,2024年门店数已突破2万家,营收是星巴克中国的近四倍。网友调侃:“星巴克一杯30块,瑞幸9块9,谁还喝星巴克啊?”这种价格战的冲击,让星巴克的品牌光环逐渐褪色,利润率承压。
财报显示,星巴克中国通过新增522家门店和外卖平台让利,勉强实现8的营收增长,但同店销售额和利润率增长有限。业内人士分析,星巴克的高端定位在年轻消费者中吸引力下降,消费下行的大环境下,20-30元一杯的定价让不少人望而却步。相比之下,瑞幸通过数字化运营和低价策略,精准抓住了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快科技报道称,星巴克中国估值虽高达350亿元,但其盈利能力已远不如前,出售决定或为应对市场变局的无奈之举。 出售消息一出,投资圈炸开了锅。
据财联社6月23日报道,高瓴资本、凯雷投资、信宸资本等近30家国内外私募股权机构已提交非约束性报价,交易估值约50至60亿美元约358亿至430亿元人民币,由高盛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星巴克全球总部对此仅回应“我们了解一下”,而CEO倪睿安在7月30日财报会议上透露,20余家收购方表达兴趣,公司希望保留部分股权。这意味着,星巴克并非完全退出中国,而是可能通过出售多数股权,引入战略伙伴分担风险。 网友对出售的反应五花八门。
有人感叹:“星巴克卖了,感觉一个时代结束了。”也有人乐观表示:“换个东家说不定能降价!”社交平台上,甚至有调侃称:“瑞幸是不是该出手,把星巴克买下来统一江湖?”事实上,瑞幸的崛起并非直接抢走星巴克的客户,而是通过低价培养了更多咖啡消费人群。业内人士指出,星巴克若能通过出售优化运营,或将迎来新转机。 星巴克中国的出售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全球消费品牌在中国市场频频调整战略。2024年,耐克缩减中国市场投入,百事公司出售部分资产,显示出外资品牌面对本土竞争的压力。
星巴克虽在中国深耕26年,建立了强大的品牌认知,但高租金、高人工成本和高定价的“三高”模式,在低价竞争和消费降级的双重夹击下,显得步履维艰。 交易的细节仍不明朗。据界面新闻报道,交易预计持续至2026年,具体结构尚未敲定。若成功,这将是近年中国消费领域最大规模的并购案之一。潜在买家中,高瓴资本因其在消费领域的成功投资备受关注。此前,高瓴曾助力百丽、喜茶等品牌实现转型,是否能为星巴克中国注入新活力,网友们拭目以待。
星巴克中国的出售风波,折射出咖啡市场的残酷现实。从“咖啡一哥”到主动求变,星巴克的决定既是战略调整,也是对市场变化的妥协。未来,这家咖啡巨头能否在中国市场重拾往日荣光,抑或被本土品牌进一步挤压,答案或许很快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