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冰山再次发生大规模断裂-南极巨冰山A23a面临终结
南大洋巨无霸冰山再传剧变:经过数月崩解与漂移,主体边缘大块解体、分裂出数百平方公里级碎片,科学家称或在数周至数月内失去整体性,刷新南极海域风险与生态变数。
陈晓迪断裂升级:时间线与规模解读
今年南半球冬末至春初,长期被称作“世界最大冰山”的A23a在南大西洋继续北漂、进入更暖海域后,沿裂隙多次大规模解体。9月初,卫星图像显示其周缘出现“齿化”断裂带,单块碎片可达数百平方公里,海面布满漂散“小冰场”,远超年内早些时候的零星崩解规模。科研团队据此判断,A23a进入“快速瓦解期”,完整外形或难以维持至春末。
何以至此:南极“巨梗”四十年后的命运
A23a源自1986年菲尔希纳-龙尼冰架,是少见“先搁浅后再出走”的超老龄冰山:它曾在威德尔海海床“卡”了几十年,直至2023年前后重新起航今年一度在南乔治亚岛近海搁浅又解脱,再次进入暖流与强风应力的双重夹击。长期疲劳裂隙、涌浪掏蚀与温差融化叠加,是近年来“越漂越碎”的主因。
生态与航安:从“养分泵”到“冰弹雨”
巨冰北上沿途融化会输送铁等微量元素,被称为“海上施肥”,有望短期拉动浮游生物与磷虾生产力但当碎块密集时,也可能像“移动冰障”破坏海鸟、海豹的传统觅食路径。对航运而言,大块崩解后生成的“暗冰”隐蔽且致命,海图与卫星告警需要高频更新,以降低撞击风险。研究机构今年59月的多源成像都捕捉到碎冰云集、海色与浊度带变化,提示近岸生态与通航均需临时管控。
排位更替:最大冰山的“王座”易主
随着A23a加速减重,多家媒体称另一座巨冰D15A已夺走“最大”头衔从面积指标看,D15A在近期数次统计中显著领先,A23a则持续“失血”。不过,不同遥感口径与时间点会造成名次浮动,科研与媒体口径短期内可能并存。无论谁居首,现实问题是海上“超大体量自由漂移体”的管理与监测这才是各国极地部门更在意的焦点。
下一步看点:会“崩完”还是“断带成团”?
专家预测,A23a可能在未来数周至数月形成多块中大型“子冰山”并继续北上,进入更强海流剪切带后,走向要看风、流与海温的“即时配方”。若有新一轮热浪或风暴,出现“雪崩式解体”的概率上升若转入低风、较冷水舌区域,则可能暂时“拼图式”维持。无论哪种路径,持续的高时频遥感与海上目视是本季关键任务,公众与船舶信息服务应同步更新、避免“盲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