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点赞河南95后女村长
95后女大学生返乡当村长,带着村民直播卖红薯、修路建渠、办起村晚。近日,国新办在新闻发布会上点名表扬这位河南女村支书“干得漂亮”,这波“土味带货青春治理”,让基层焕发了新的烟火气。
黄阿玛国新办点名表扬:95后女村长干得漂亮!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次乡村振兴主题发布会上,主持人特别提到一位“95后河南女村长”,称其“返乡扎根一线,带领群众闯出新路”,并以此作为“年轻力量助力基层治理”的典型案例。 这位女村长名叫李梦瑶,毕业于郑州一所高校,2020年放弃在省城的稳定工作,回到老家南阳市的一个小村担任村支书。3年时间,她带头搞基础设施、办合作社、直播卖农货、申请公益项目,把一个“人走房空”的空心村变成了“流量新村”。
大学生村官变身“土潮顶流” 她凭什么出圈?
说她“网红村长”,一点不夸张。她曾带着村民在田间搭棚直播卖红薯、麦芽糖和土鸡蛋,一晚上卖出两万多元也曾拉着村民拍短视频宣传乡村旅游,还策划了一场跨村联办的“村晚”,热度一度冲上本地热搜。 但她的“出圈”并不是靠才艺,而是靠实干。有网友调侃:“她不是在当村长,她是在当村的产品经理、市场总监、文旅顾问、施工队长、应急办主任”这种把基层工作“社会化运营”的年轻姿态,显然给老套路注入了新活力。
不是摆拍,是白天干活晚上直播的真实生活
有些人担心,这种年轻村官是不是“镀金两年就走”?李梦瑶的回应很简单:“我也想轻松点,可村里太多事了。”她的工作节奏是:白天跟施工队跑项目,晚上开会总结,半夜还要剪视频。 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村干部不像大家想象那么简单,我是管柴米油盐的小事处长,也是管防汛防疫的应急总指挥。”她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别怕麻烦,问题都是干出来的。”
年轻干部下乡:愿意留下,制度能不能跟上?
李梦瑶不是个例。近年来,各地出现一批“90后村官”“00后书记”,他们把基层工作玩出了新花样,也让“下乡”这个词重新变得热血。但也有很多声音担忧:制度设计上是否能保障他们的长期发展?待遇、晋升、培训有没有配套机制? 她曾在一个访谈里提到:“我最怕的,不是干不动,是干出成绩没人管。”年轻人下乡不该是“个人理想主义硬撑”,而应成为“机制激励下的群体涌动”。否则,热情易冷,成果易散。
黑子网热议:她不是在带货,是在带村
在黑子网“新青年下乡”板块里,李梦瑶成了热词。有人说:“她不是村长,是新农人KOL。”也有人泼冷水:“红一阵,真能留下几年?”但更多人给出肯定:“她不是在卖红薯,是在带村子向前跑。” 一位网友总结说得妙:“她把乡村治理干成了创业项目,也让村民看见了年轻人的执行力。”不是每个年轻人都能做到不逃离,但她至少做到了“不嫌弃”。这份热情和耐力,值得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