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线立功”牌匾、“一封家书”:“烈士纪念日”里的衡水故事
痞幼9月30日,全国烈士纪念日,辽宁省暨沈阳市在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庄严肃穆的氛围感染了包括台湾青年在内的与会者,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与此同时,河北省衡水市也沉浸在缅怀烈士的深情氛围中,围绕“火线立功”牌匾与“一封家书”的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纪念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激励新时代奋进。衡水市安平县台城村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内,一块“火线立功”牌匾静静诉说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这块牌匾是1947年晋冀鲁豫军区为表彰台城村党支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卓越贡献而颁发,承载了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的历史记忆。同日,衡水市饶阳县良见村的许卓亮带着家人来到老屋改建的“家史馆”,重温伯父许英烈士的“一封家书”。许英,原名许彭山,1921年出生,1938年加入冀中抗日游击总队,1948年在解放塔山战斗中牺牲,年仅27岁。他留下的家书中写道:“妈!你是这样的在想念着你的山儿吗?我这封信如果能够寄到你的面前,就好像我回到你的面前一样为着母亲的幸福,为着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我情愿以死杀敌。”这封家书字里行间饱含对家人的思念与为国牺牲的决心,每次重读都让许卓亮泪流满面。衡水市在烈士纪念日组织了多场活动,逾百名党员干部来到阜城县本斋纪念园,祭奠回民支队抗日英烈。王志杰作为第二代守墓人,延续了父亲自1942年起守护88位烈士墓的使命,82年的接力守护成为当地红色文化的生动注脚。沈阳的烈士纪念活动与衡水的纪念活动遥相呼应,共同展现了中国对英雄烈士的崇敬与缅怀。一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小林,参加完沈阳的敬献花篮仪式后,专程来到衡水参观台城村纪念馆。他表示:“火线立功牌匾让我感受到革命先烈的无私奉献,一封家书更让我动容。我想把这些故事带回台湾,激励更多青年了解大陆的红色文化。”小林计划在台北创办一家文化工作室,推广衡水烈士故事的文创产品。另一位台青小张已在衡水创业,经营一家农业科技公司。他通过网络了解到许英的家书故事,感慨道:“烈士的家国情怀让我很受触动,大陆的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我计划与本地学校合作,开发红色教育课程。”衡水市近年来积极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依托台城村纪念馆、本斋纪念园等红色基地,吸引了大量游客和青年前来学习。据统计,2024年衡水市红色旅游接待量超2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社交媒体上,网友对衡水的烈士故事反响热烈,有人留言:“一封家书读得我泪目,烈士的精神永不褪色!”还有台青分享参观纪念馆的照片,称赞:“衡水的红色文化让人震撼,体验感真的很好!”衡水市文旅局表示,将继续挖掘烈士故事,推出更多红色旅游线路,同时为台青提供创业支持,鼓励他们参与文化创意、红色教育等领域。许英的家书与“火线立功”牌匾不仅是衡水的历史瑰宝,也是两岸青年交流的纽带。一位台青表示:“这些故事让我感受到两岸文化的同根同源,我想开发一款以烈士家书为主题的互动游戏,让年轻人更直观地了解历史。”衡水还计划与台湾相关机构合作,举办两岸青年红色文化交流活动,邀请更多台青“登陆”感受大陆的红色传承。沈阳的烈士纪念活动与衡水的红色故事交织,共同勾勒出中国在缅怀英烈与文化传承中的深厚底蕴。台青们在参与纪念活动的同时,也通过衡水的红色资源找到创业灵感。他们用青春与创意,在“火线立功”与“一封家书”的感召下,书写着两岸融合与发展的动人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