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娜瓦尔艾力的宁波故事:播撒民族团结“金种子”
栗子熟了在东海之滨的宁波,阳光洒在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米娜瓦尔艾力正忙碌地穿梭于学生之间。19年前,她从新疆喀什的岳普湖县出发,跨越5200公里的漫长旅途,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求学。初到宁波,饮食差异、语言障碍和文化隔阂让她感到无助,甚至萌生了退学的念头。然而,辅导员的关怀如春风化雨,带她走进宁波的乡风民俗,品尝当地的美食,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那一刻,她心中埋下了一颗“金种子”一份对民族团结的信念和对爱的传递的渴望。 大学毕业后,米娜瓦尔选择留在宁波,成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辅导员。她深知少数民族学生初到异乡的迷茫与孤独,因为那正是她曾经的模样。于是,她决心将自己感受到的温暖传递下去。她耐心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心声,陪他们度过远离家乡的孤独时光。一次,来自新疆和田的学生阿依夏木古丽因语言不通而自卑,甚至提交了退学申请。米娜瓦尔没有放弃,她鼓励阿依夏木古丽在民族文化节上用维吾尔语朗诵诗歌。当女孩用清亮的嗓音念出再别康桥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阿依夏木古丽的自信被点燃,最终选择留下来继续学业。 米娜瓦尔总结出一套“米娜工作法”,通过分层、分类、分时段的服务管理,帮助学生从入学适应到毕业返乡。她还创立了“米娜工作室”,开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讲课程,用生动的故事和互动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她深信,民族团结的“金种子”需要在文化浸润中生根发芽。于是,她组建了“七彩风”艺术团和“石榴红米娜民俗文化驿站”,通过民俗活动和文化体验,让各族学生在欢笑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在宁波北仑区,米娜瓦尔不仅关注学生,还将目光投向来浙务工的少数民族同胞。她组织了160余场语言和技能培训,帮助近千人在东部城市稳定就业。新疆青年艾尔肯阿吉木从一名普通车间工人成长为技术骨干,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还资助姐姐完成学业,在家乡盖起了新房。米娜瓦尔还设立了“石榴籽”公益基金,为349名边疆学子圆梦大学,她的毕业生如蒲公英般散布全国,成为民族团结与边疆建设的生力军。 “幸福石榴籽”宣讲队是米娜瓦尔另一项引以为傲的成果。她带领团队走遍社区、农村和学校,分享民族团结的故事。一次在贵州黔西南州的宣讲中,她指着远处的大山问孩子们:“山的那边是什么?”孩子们回答:“山的那边还是山。”她的心头一酸,她告诉孩子们,山的那边是更广阔的天地,是无限的可能。从那以后,她更加坚定要通过宣讲点亮孩子们的梦想。2024年8月,她接到一位女孩的电话,女孩激动地说自己考上了浙江的大学,并希望加入宣讲队,像米娜瓦尔一样播撒民族团结的“金种子”。 米娜瓦尔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她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新时代青年先锋”等多项殊荣。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她感慨道:“一颗小小的种子,可以生根发芽,开出团结的花朵。”她用18年的坚守,将宁波变成了她的第二故乡,也将民族团结的理念深深植根于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她的故事如同一首温暖的诗篇,诉说着爱的传递与文化的交融,激励着更多人成为民族团结的践行者。未来,她希望这颗“金种子”能在更多人心底生根,绽放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绚烂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