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老年大学里的课程“不一young” 学员:学习新潮我们不该掉队
李子柒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老年教育也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成都市老年大学以“课程不一young”为理念,紧跟时代步伐,开设了一系列新潮课程,满足银龄学员对知识和生活的多样化需求。据中新网2024年10月16日报道,成都市老年大学结合时代变化更新课程内容,除传统声乐、舞蹈课程外,新增了无人机摄影、短视频拍摄、AI摄影与绘画、苏轼诗词等课程,深受学员欢迎。这些课程不仅让老年人跟上科技潮流,还为他们的退休生活增添了乐趣与成就感,充分体现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教育理念。 成都市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以学员需求为中心,注重实用性与趣味性的结合。AI摄影与绘画课程成为今年的“人气王”,吸引了大量学员报名。课程通过教授AI技术生成艺术作品,让老年人能够轻松创作出具有专业水准的画作和照片。例如,学员“老松”创作的AI画作在学习群中惊艳全场,引发热烈讨论,展现了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惊人适应力。短视频拍摄课程则教授学员使用智能手机拍摄和剪辑视频,帮助他们记录生活、分享故事。学员张阿姨表示:“学会拍短视频后,我把孙子的小视频发到网上,得到了好多点赞,感觉自己跟年轻人一样潮!”此外,无人机摄影课程让学员体验高空视角的拍摄乐趣,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与创作空间。 除了科技类课程,成都市老年大学还注重文化与健康领域的课程创新。苏轼诗词课程通过深入解读宋代文学巨匠的经典作品,让学员在诗词意境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健康养生课程则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教授耳穴按摩、太极拳等实用技能,帮助学员提升身体素质。例如,耳穴按摩课程详细讲解了耳朵反射区的保健方法,学员通过简单按摩即可缓解常见不适,深受欢迎。这些课程不仅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世界,还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健康生活的秘诀。 成都市老年大学的课程创新得益于对老年教育需求的精准把握。根据学术之家2023年6月2日文章,老年教育应细分不同年龄段和求知层次的需求,涵盖退休准备、生活适应、精神充实和心灵关怀四个阶段。成都市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例如,针对刚退休的学员,学校开设生活适应类课程,如智能手机应用,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数字化生活对于更年长的学员,则提供书法、国学等课程,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这种差异化课程设计,让每位学员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数字化技术的引入进一步提升了老年大学的学习体验。成都市老年大学与国家老年大学合作,通过线上平台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据新华网2023年3月20日报道,国家老年大学已汇聚407万门课程资源,面向50周岁以上人群免费开放。成都市老年大学积极对接这一平台,将部分课程上传至短视频平台,方便学员随时随地学习。例如,抖音集团与国家老年大学合作推出的“上课啦,老同学”活动,涵盖养生健康、反诈科普、拍摄剪辑等课程,累计提供105节精品视频,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学习渠道。 老年大学的课程创新不仅让学员跟上了时代步伐,也激发了他们的社会参与热情。许多学员在学习后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中,例如通过短视频分享社区活动,或用AI技术创作艺术作品参加展览。学员李大爷表示:“以前觉得科技是年轻人的东西,现在学会了AI绘画,感觉自己年轻了20岁!”这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与成果展示,打破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刻板印象,展现了“银发力量”的无限可能。 然而,老年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2024年12月19日调研报告,传统老年大学的课程设置偏向娱乐性,缺乏技能提升和创业教育内容,难以满足部分老年人的深层次需求。成都市老年大学通过引入AI、短视频等新潮课程,弥补了这一不足,但仍需进一步扩大课程覆盖面,满足更多元化的学习需求。此外,数字化学习的普及对部分老年学员来说存在技术门槛,学校需加强基础教学和设备支持,确保每位学员都能轻松上手。 公众对成都市老年大学的课程创新反响热烈。X平台上,网友SilverAgeFan 称:“老年大学的AI课程太酷了,爷爷奶奶们玩得比我还溜!”另一位网友ChengduDreamer 表示:“看到老人们学短视频、玩无人机,感觉他们比我们还年轻!”这些评论反映了社会对老年教育新模式的认可,也激励着更多老年人加入学习的行列。 展望未来,成都市老年大学计划进一步拓展课程种类,增加虚拟现实VR、智能家居应用等前沿课程,同时加强与社区的联动,打造“家门口的老年大学”。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将为更多银龄学员提供学习机会,助力他们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成都市老年大学的探索,不仅为老年教育树立了标杆,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展现了新时代老年教育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