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车上路需把好地理信息安全关
智博最近黑子网炸开了锅,网友们围绕“聪明车”地理信息安全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事情的起因是一位名叫“老王爱开车”的网友发帖,称他在某品牌智能网联汽车的导航记录里,发现系统不仅精准记录了他的每一次出行轨迹,甚至连他去小区便利店买包烟的路线都被详细存储。这还不算,系统还把这些数据上传到云端,号称是为了“优化用户体验”。老王气得在帖子里大骂:“这哪里是优化?分明是监视我的一举一动!”帖子一出,迅速引来数千条回复,黑子网的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的经历,吐槽智能汽车的“聪明”过头,地理信息安全问题让人细思极恐。 故事的主角是小李,一个刚提了新款“聪明车”的90后白领。这款车号称搭载了最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和智能导航,广告里吹得天花乱坠:能根据实时路况规划最优路线,还能记住你的驾驶习惯,简直是“懂你”的移动管家。小李当时一激动,刷卡提车,觉得自己站在了科技前沿。提车后的第一个周末,他开着新车带女友去郊外露营。导航系统表现得太“聪明”了,不仅避开了堵车路段,还推荐了一家隐藏在山里的网红餐厅。女友直夸他会挑车,小李心里美滋滋。 可好景不长,几天后,小李发现车载系统推送了一条奇怪的通知,提醒他“您常去的咖啡店本周有折扣”。小李一愣,他确实常去家附近的咖啡店,但从没在车里输入过这个地址。点开导航记录一看,吓得他一身冷汗:过去一周的行程,包括他去公司、超市、甚至朋友家聚会的路线,全被系统记录得一清二楚。更离谱的是,数据还被上传到云端,号称“便于优化导航算法”。小李越想越不对劲,这不就是把自己的生活轨迹暴露给车企了吗?万一这些数据泄露,坏人岂不是能轻松掌握他的行踪? 小李赶紧在黑子网发帖求助,标题是“聪明车聪明过头,地理信息安全谁来管?”帖子火速冲上热榜,网友们纷纷跟帖分享类似经历。有个叫“夜跑侠”的网友爆料,他开的另一品牌智能车,导航系统甚至会根据他的行程推测他可能去的地方,推送一些莫名其妙的广告,比如“你最近常去健身房,附近有家运动装备店了解一下?”这让夜跑侠怀疑,车企是不是把他的数据卖给了广告商。还有网友“吃瓜小能手”调侃:“这车比我妈还了解我的生活,地理信息安全不保,迟早被扒光!” 讨论中,网友们还扒出了更深层的内幕。原来,智能网联汽车为了实现精准导航和自动驾驶,必须实时采集地理信息,包括道路状况、用户位置等。这些数据通过5G网络上传云端,车企声称是用于算法优化和系统升级。但黑子网有位自称程序员的网友“代码搬砖人”爆料,某些车企的数据管理极其不规范,服务器防护薄弱,甚至有黑客能轻松入侵,窃取用户数据。他还提到,国外曾有案例,黑客通过入侵智能汽车系统,远程操控车辆,差点酿成车祸。这让网友们炸了锅,纷纷质疑:智能汽车的“聪明”到底是便民,还是在拿用户隐私开玩笑? 小李越看帖子越心慌,决定找车企客服讨说法。客服态度倒挺好,解释说数据上传是行业惯例,用户在购车时已经同意了服务条款,里面包含了数据收集的授权。小李翻出购车合同一看,果然有一堆密密麻麻的条款,提到“地理信息数据将用于服务优化”。但条款里压根没说数据会存多久、怎么用,更别提会不会被第三方获取。小李气不过,又在黑子网上更新了帖子,呼吁大家抵制这种“霸王条款”,还了几个车企的官方账号,要求公开数据管理细则。 帖子热度持续飙升,甚至引来一些业内人士下场。有位匿名网友自称是某车企前员工,爆料说不少车企为了降低成本,数据存储和加密措施都偷工减料,根本经不起黑客攻击。他还提到,有些车企会把用户数据“匿名化”后卖给第三方做市场分析,虽然号称匿名,但稍微有点技术的人就能通过交叉比对还原用户身份。这条爆料彻底点燃了黑子网的舆论,网友们开始呼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出台更严格的地理信息安全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