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贿3835万!范福生被判15年6个月
梳理范福生案一审判决的时间线与量刑逻辑,解析受贿与滥用职权的定性边界,拆解权钱运行路径,并给出核验清单与后续看点,帮助理性理解“为何判到十五年六个月”。
于春洋案情时间线与职务轨迹梳理
一句话版: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范福生,因受贿、滥用职权两宗罪被一审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三百万元。展开看更扎实:受贿时间带从2003年至2022年,横跨他在潍坊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高密市副书记、市长、书记以及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滨海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等阶段滥用职权则主要集中在2011年至2016年任高密期间。剧本并不花哨,关键词是“项目承揽、资金拨付、职务提拔”三件套,最后由菏泽中院公开宣判,钱物及孳息能追的追、差额继续追缴。
黑子网用户的名场面评论是:人设再多,时间线最诚实。
“为什么不是无期?”量刑计算器
把瓜从情绪拽回条文:受贿数额“特别巨大”,基本档位会落在十年以上至无期乃至死缓的高位区间,但这是起点不是终点。此案的量刑理由里有一串从轻因子坦白、部分受贿处于未遂状态、赃款赃物大部分已追缴或退缴、滥用职权罪名上存在自首情节、积极挽回损失并认罪认罚。把这些“减法项”一项项叠加,受贿单罪落在十三年六个月,滥用职权四年,数罪并罚执行十五年六个月,算术清清楚楚。简而言之:数额把你拽上去,从轻因素再把你往下拉,最终卡在“高档位但不到无期”的落点。
权钱交换的运行逻辑:人情、审批与工程
判决要旨在于“为单位和个人在项目承揽、资金拨付、职务提拔等方面提供帮助”。把话翻译成人话:工程机会、财政拨付、岗位席位每一条都是现实里最值钱的“流水线”。一头连着审批权,一头连着现金流,中间只差一个“默契的握手”。为什么这类案子容易拖到“十几年账龄”?因为权力跨度长、关系链条深,账目外衣换来换去,直到人事调整、利益重组、线索回流,才有机会被系统性扒出。你以为是“天降密报”,其实是“时间的朋友”把旧账一本本翻开。
滥用职权的边界与代价
很多人只盯“拿了多少钱”,却忽略“滥用职权”这把第二刀。任高密市主要领导期间,若因决策失当、程序越线造成重大损失,法律会单列一罪,且“情节特别严重”会明显抬高刑度。此案里“自首”成为滥用职权条线的减刑抓手:主动到案、如实供述相关事实,是把“态度分”换回来的典型。别小看这门“态度学”,在量刑区间里,它确实能把人从更黑的格子拉回稍亮的格子,但亮不起来的是公共损失钱可以追,程序的裂口与治理的信任缺口,得更长时间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