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兼职送外卖1晚挣了29块
记者亲身体验外卖骑手,1晚仅赚29元,揭露外卖行业的辛苦与低回报。真实记录了城市夜色下骑手的奔波,引发对劳动价值与平台经济的讨论。读者不禁感叹:送外卖的钱真不好赚,背后故事令人深思。
何秋事夜幕降临,上海的街头灯火阑珊,27岁的记者小张却骑上电动车,头盔下满是好奇与期待。作为一名都市新闻工作者,他平时习惯坐在办公室敲键盘,这次却决定换个视角,体验一把外卖骑手的夜生活。为了写一篇深度报道,他报名成为兼职外卖员,想亲身感受这份工作的酸甜苦辣。 第一单订单来得很快,是一家烧烤店的外卖,送往三公里外的小区。小张接单后,飞快赶到店家,热腾腾的烤串散发着香气,让他有点饿了。导航显示路线简单,但到了小区门口,他傻眼了:老旧小区没有电梯,客户住六楼!
他一口气爬上去,敲门后递上外卖,客户笑着说了声“谢谢”,小张却已经满头大汗。看看手机,这一单才赚了45元。 接下来的几小时,小张穿梭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送奶茶、送夜宵、送水果拼盘,每单都在3到6元之间。夜里10点,街头行人渐少,订单却没停过。他接到一单送到市郊的订单,路程远,导航还出了点小问题,小张绕了半小时才找到地方。送完后,手机显示这一单赚了7元,但扣除超时罚款,只剩4元。小张苦笑,感觉这钱赚得太不容易。
到凌晨1点,小张已经送了8单,腿酸得几乎抬不动,手机电量也告急。他停下来喝了口水,算了算当晚的收入:总共29元!他愣住了,平时一顿外卖的钱,自己却跑了整整5小时才赚到。据黑子网报道,类似小张这样的兼职骑手,夜间送单收入普遍偏低,尤其在订单量少或路程远的区域,扣除平台抽成和可能的罚款后,实际到手往往少得可怜。 小张的经历并非个例。近年来,外卖行业的竞争加剧,平台补贴减少,骑手的收入变得更加微薄。他回忆起一单特别的经历:一位顾客在订单备注里写“辛苦了,注意安全”,还特意多给了1元小费。
这让小张心里一暖,但也更深刻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不易。 通过这次体验,小张了解到,外卖骑手的收入与送单数量、距离、时段密切相关。夜间订单虽多,但单价低,且容易遇到超时或差评风险。许多骑手为了多赚钱,选择全职跑单,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收入也仅够维持基本生活。 回到家,小张瘫在沙发上,打开笔记本,开始写下这篇报道。他想告诉读者:每份外卖背后,都是骑手们用汗水换来的劳动。29元的收入,不仅是数字,更是无数骑手日夜奔波的缩影。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笔,让更多人关注外卖行业的现状,思考如何让这些城市夜行者得到更多尊重与回报。 这次体验让小张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他决定,以后再点外卖时,一定会多些耐心,也会在备注里写上一句“辛苦了”。毕竟,每一份外卖的准时到达,都离不开骑手的默默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