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调节还有更多政策工具研究中 财政部部长最新透露
宋楠楠近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就“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表重磅讲话,引发市场广泛关注。他明确表示,逆周期调节不仅是当前已进入决策程序的四项政策措施,还包括更多正在研究中的政策工具,中央财政仍有较大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这番表态被业内解读为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加码,释放出强烈的稳增长信号。所谓逆周期调节,是指政府通过财政、货币等政策工具,根据经济周期波动采取针对性措施,平抑经济下行压力,促进平稳发展。在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部分行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财政部此次透露的信息无疑为市场注入了一针强心剂。蓝佛安指出,财政政策将围绕稳增长、扩内需、化风险三大目标,通过组合式政策工具,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具体来看,财政部已明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财政支出、减税降费等方式,释放消费潜能、扩大政府投资。今年以来,财政部已发行802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其中约3000亿元用于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些措施有效拉动了内需,稳定了经济增长。此外,中央财政还通过贴息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贷款提供每年15个百分点的贴息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形成消费与投资的良性循环。值得注意的是,蓝佛安特别提到,逆周期调节的工具箱远不止于此。财政部正在研究更多创新政策工具,以应对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例如,中央财政可能进一步提升赤字率,突破现有水平,甚至达到4以上特别国债发行规模也有望从过去的1万亿元增至2万亿元以上。这些超常规措施将更具针对性,重点解决隐性债务、房地产市场风险、股市波动等问题,同时应对外部冲击,如国际贸易摩擦带来的挑战。业内专家分析,财政政策的“超常规”逆周期调节,不仅体现在政策力度的加大,还在于政策思路的创新。相比传统的财政支出和税收优惠,未来的政策工具可能借鉴国际经验,例如央行大规模购买国债、设立专项基金支持房地产或股市发展等。这些措施旨在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政策组合拳,提升宏观调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财政部强调政策间的协调配合。蓝佛安表示,2025年将进一步加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同,联合发力,确保政策效果最大化。例如,货币政策已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通过降准、降息等手段释放流动性,配合财政政策形成合力,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振市场信心。这种“财政货币”的双轮驱动模式,被认为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关键。对于房地产市场,财政部也给出了明确信号。蓝佛安表示,财政部将与相关部门共同发力,优化财税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供需平衡,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具体措施包括需求端支持购房、供给端化解房企风险,以及防范地方债务风险等。这些政策不仅关乎经济稳定,也直接影响民生福祉。此外,财政部还将继续加大对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的保障力度。前八个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已达173898亿元,同比增长15,重点保障了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农业、城乡社区等领域的支出。这种“花钱花在刀刃上”的做法,体现了财政政策在逆周期调节中的精准性和有效性。市场对财政部此次表态反响热烈。有分析人士指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的提出,意味着2025年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为,政策工具的丰富性和操作规模的扩大,将为经济注入更强动能。特别是赤字率提升和特别国债规模扩大的预期,让市场对未来经济增长充满信心。然而,也有专家提醒,政策加码的同时需警惕债务风险,确保财政可持续性。总的来说,财政部部长最新透露的信息,展现了政府在逆周期调节上的决心和灵活性。通过充实政策工具箱、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部门协同配合,财政政策将在稳定经济、提振信心、化解风险中发挥更大作用。未来,随着更多政策工具逐步落地,市场和公众对经济回升向好的预期将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