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创始人-回应烧不化雪糕争议-解释配方与技术-强调产品安全性
钟薛高创始人林盛针对“雪糕烧不化”争议作出回应,称雪糕含有近50的干物质,如牛奶、稀奶油等真材实料,而非偷工减料导致不化。他解释,高干物质比例使雪糕在高温或火烧下表现与普通高水含量雪糕不同,强调品质合规,回应公众质疑。
桃桃乌龙最近,钟薛高雪糕“烧不化”的新闻又让这个品牌站上了风口浪尖。事情起因是2022年,有网友发现钟薛高的海盐椰椰味雪糕在31高温下放置一小时后,竟没有完全融化,呈现乳状而非水状。随后,有人甚至用打火机点燃雪糕,发现它几乎不融化,引发了网友对雪糕成分的广泛质疑。这件事在网上炸开了锅,有人怀疑雪糕里添加了不该有的东西,甚至有“雪糕刺客”这样的调侃,暗指钟薛高价格高、成分不明。 2025年9月1日,钟薛高创始人林盛通过视频正面回应了这起争议。
他在视频中语气坚定地说,如果雪糕用料偷工减料,绝对会轻易融化,根本不会有“烧不化”的情况。林盛解释,钟薛高雪糕中含有40甚至接近50的干物质,包括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冰蛋黄和干酪等成分。这些干物质占比高,与市面上一些含水量高达95的普通雪糕完全不同,因此在火烧或高温下的表现自然有差异。他强调,这些干物质就是真材实料的体现,钟薛高的产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生产,质量绝无问题。 林盛的回应试图从科学角度解释“烧不化”的原因。
他提到,雪糕的成分决定了它的物理特性,高比例的干物质让雪糕在受热时不会像普通雪糕那样迅速变成液体,而是可能呈现胶状或乳状形态。早在2022年,钟薛高官方就曾回应过类似质疑,称产品中添加了少量卡拉胶作为增稠剂,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且不会影响食用安全。当时,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介入调查,确认钟薛高雪糕的生产合规合法。 不过,网友对林盛的回应似乎并不完全买账。有人在网上留言说,虽然解释听起来有道理,但雪糕“烧不化”的画面还是让人觉得怪怪的,很难完全接受。
还有人吐槽,钟薛高的价格那么贵,消费者对品质的期待自然更高,这种争议反而让大家对品牌信任打了折扣。也有部分网友表示支持,认为林盛的解释合情合理,雪糕用料扎实才会有这样的特性,质疑的声音可能有些过于苛刻。 回顾钟薛高的品牌历程,这个成立于2018年的高端雪糕品牌曾因独特的设计和口感迅速走红,被称为“雪糕界的爱马仕”。但高昂的价格和接连的争议也让它频频登上热搜。从“雪糕刺客”到“烧不化”,钟薛高似乎总在舆论的聚光灯下。
2022年的那次风波后,品牌曾试图通过公开配料表和生产流程来平息质疑,但效果有限。这次林盛的亲自回应,算是品牌对旧事重提的一次正面出击。 值得一提的是,钟薛高在回应中还提到,消费者用火烧或暴晒的方式来判断雪糕品质并不科学。这种测试方式虽然直观,但无法全面反映产品的质量。雪糕的口感和安全性更多取决于原料配比、生产工艺以及是否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林盛在视频中还呼吁大家理性看待,不要被夸张的实验视频误导。 这场“烧不化”风波背后,其实也反映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引发热议,大家对食品添加剂尤其敏感。钟薛高作为高端品牌,承载了消费者更高的期待,但也因此更容易被推上舆论的风口。这次事件后,钟薛高能否通过更透明的沟通和更优质的产品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总的来说,林盛的回应为“烧不化”争议提供了一个相对科学的解释,但公众的态度依然两极分化。有人觉得品牌用心做产品,愿意相信 explanation也有人认为,雪糕价格高企,任何异常表现都会被放大讨论。
未来,钟薛高或许需要在品质和价格之间找到更好的平衡,才能真正摆脱“雪糕刺客”的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