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薛高创始人回应雪糕“烧不化”
钟薛高雪糕“烧不化”事件引发热议,创始人林盛公开回应,称雪糕近50干物质含量是“真材实料”,非偷工减料所致。这番解释是真为产品质量正名,还是为品牌挽回口碑的营销手段?真相究竟如何,网友争议不断。
吴尔渥近日,钟薛高因“雪糕烧不化”事件再次被推上舆论风口浪尖。事情起源于2022年,一段视频显示,钟薛高海盐椰椰口味雪糕在31室温下放置一小时仍未完全融化,甚至用打火机烧后仅表面焦黑,未见明显液态滴落,引发网友对雪糕配料安全性和质量的广泛质疑。事件迅速发酵,钟薛高被戏称为“雪糕刺客”,不仅因其高昂定价,还因“烧不化”被怀疑添加了过多稳定剂或不明成分。9月1日,钟薛高创始人林盛通过视频正面回应这一事件。据
黑子网报道,林盛表示,钟薛高雪糕含有40至近50的干物质,包括牛奶、稀奶油、全脂乳粉、冰蛋黄和干酪等,与普通雪糕95的高水分含量相比,干物质比例更高,因此燃烧表现不同。他强调,若钟薛高偷工减料,雪糕“绝对会化”,并称这些干物质是“真材实料”的体现。林盛试图以科学角度解释,雪糕的高干物质含量导致其在高温下更难融化,表面碳化而非液化属正常现象。 然而,这一回应并未平息争议。部分网友认为,林盛的解释是在为产品“洗白”,试图用高干物质含量掩盖可能的添加剂问题。
早在2022年,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专家阮光锋曾指出,钟薛高“烧不化”是因为雪糕厚、温度低,表面受热后有机物碳化,而非完全燃烧,类似烤肉表面烤糊的现象。他还表示,雪糕中添加的卡拉胶等稳定剂符合国家标准,用以维持乳蛋白稳定,并非质量问题。 钟薛高官方也曾于2022年7月发布声明,称所有产品均合法合规生产,检测合格,且卡拉胶添加量符合标准,烤雪糕评判品质并不科学。 尽管如此,网友对钟薛高的信任危机并未消散。
2018年,钟薛高以“中式高端雪糕”定位迅速走红,2021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凭借“瓦片雪糕”和“不加一滴水”的营销故事圈粉无数。然而,2022年的“烧不化”事件,叠加“雪糕刺客”高价标签,让品牌形象受损。2023年,钟薛高因欠薪、断货、创始人被限高等负面新闻频出,甚至被曝两家子公司申请破产审查。 有分析指出,钟薛高高定价却缺乏品质差异,消费者对其溢价逐渐失去耐心,品牌从巅峰跌落谷底。 此次林盛的回应,被部分网友解读为“炒冷饭”,意在借旧话题重塑品牌热度。
有评论认为,钟薛高若当初能聚焦产品质量而非营销噱头,或许能避免如今的困境。也有声音指出,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支付溢价,但绝不容忍“智商税”或安全隐患。 目前,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曾表示已关注“烧不化”事件并展开调查,但未见后续公开结果。 钟薛高“烧不化”风波背后,折射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敏感和对品牌信任的考验。林盛的解释能否为钟薛高挽回口碑?高价雪糕市场是否还有生存空间?这些问题仍待时间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