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第一所职业技术大学建设纪实: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
聂小雨2024年5月,青海职业技术大学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准,成为青藏高原第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职业技术大学。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青藏高原职业教育迈向新高度,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才培养注入强劲动力。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76年的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历经数十年发展,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如今,升级为职业技术大学,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跨越,更是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推动区域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的成立,旨在为青藏高原的学子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书写出彩的人生。建设过程中,学校面临诸多挑战。青藏高原地广人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如何在高海拔、严酷自然环境下打造一所高水平的职业技术大学,成为摆在建设者面前的难题。2023年4月,来自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霍雄飞校长临危受命,挂帅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学校升级的征程。他迅速投入工作,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带领团队制定发展蓝图。霍雄飞表示,随着青藏高原产业转型加速,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职业技术大学的建设恰逢其时。学校不仅要传授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适应高原环境、扎根区域发展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特色,聚焦交通、能源、生态保护等产业,开设了智能制造、新能源技术、现代物流等专业。这些专业不仅贴合青藏高原的资源禀赋,也为学生提供了与市场需求无缝对接的就业机会。例如,针对青藏铁路的维护与管理,学校专门设置了轨道交通技术专业,培养能够应对极端环境的技术人才。此外,学校还引入了现代学徒制,与当地企业合作,让学生在真实工作场景中锤炼技能。这种产教融合的模式,既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为青藏高原的产业发展储备了人才。学校的建设离不开多方支持。青海省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校园基础设施升级和师资队伍建设。新建的实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备,模拟真实工作场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掌握实用技能。同时,学校积极与国内顶尖职业院校交流,借鉴先进经验,邀请专家开展讲座,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还特别注重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开设了藏语授课班,融入藏文化元素,让藏族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感受到文化的归属感。这种因地制宜的教育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于学生而言,青海职业技术大学不仅是一所学校,更是一个梦想的起点。许多来自偏远牧区的学生,过去因经济条件或教育资源限制,难以接受高等教育。如今,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和助学贷款政策,让他们有机会迈入大学校园。学生旦增次仁是其中的受益者,他来自青海玉树,家境贫寒,通过学校的资助政策顺利入学,学习新能源技术专业。他表示,学校不仅教给他技能,还让他看到了改变家乡面貌的希望。类似的故事在校园里不断上演,每一个学生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出彩人生。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的建设,不仅是教育领域的突破,也是青藏高原社会发展的缩影。学校通过职业教育,打破了地域和资源的限制,为高原学子提供了通往成功的桥梁。正如霍雄飞校长所说:“我们的目标是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绽放光芒。”未来,学校还将继续优化办学模式,扩大招生规模,力争成为青藏高原职业教育的高地,为区域经济和民族团结贡献力量。在舆论场上,青海职业技术大学的成立引发了广泛关注。网友们纷纷点赞,认为这所学校不仅是教育公平的体现,更是青藏高原迈向现代化的重要一步。有评论指出,职业教育让更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真正实现了“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人生”的愿景。也有声音期待,学校未来能培养更多服务高原、建设高原的高素质人才,为这片土地的繁荣增添动力。青藏高原第一所职业技术大学的建设,是一场关于梦想与希望的旅程。它不仅改变了无数学生的命运,也为青藏高原的未来注入了无限可能。这所学校的每一步成长,都在书写职业教育的新篇章,点亮高原学子的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