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战时炸弹拆除成功-6000人疏散后9小时化解危机-市民通行恢复正常
香港炸弹拆除工作基本完成。在鲗鱼涌滨海街一工地意外挖出二战美军遗留的ANM65型千磅炸弹后,香港警方爆炸品处理课专家历经约12小时高风险作业,成功锯开外壳并引爆销毁内藏227公斤高性能炸药。现场一度传出微弱爆炸声与燃烧画面,6000多名居民有序疏散后安全返回,交通恢复正常,此事件凸显香港应急机制高效与市民配合默契,避免潜在灾难。
艳艳小姐姐鲗鱼涌战时炸弹发现过程
鲗鱼涌滨海街16至22号地盘施工中,工人于9月19日中午突然挖出一枚长约1.5米、重达1000磅的疑似二战遗留炸弹,经初步鉴定为美军ANM65型空投炸弹,外壳锈蚀但内部结构完整,蕴藏巨大爆炸风险。警方迅速封锁现场,拉起数百米警戒线,通知周边18座住宅及商业大楼居民紧急撤离,整个过程仅用3小时完成6000人疏散,体现了高效协调,避免了任何伤亡隐患。这次发现源于日常基建,提醒人们历史遗留问题仍潜伏城市地下,需要持续警惕。
政府发言人赞扬此次行动展现专业与团结,特区各部门如警方、消防及民政事务局紧密协作,居民响应号召井然有序,体现了香港社会韧性。事件虽短暂,却暴露城市开发中历史遗迹的潜在威胁,未来或需加强考古勘探与公众教育,以防类似突发。
香港6000人紧急疏散行动
9月19日下午,鲗鱼涌周边突发炸弹警报,涉及18座大楼的约1900户家庭、6000多名居民接到撤离指令,仅用不到3小时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创下“3小时奇迹”。警方动用巴士及电车辅助疏散,老人小孩优先,现场无一人滞留,居民携带必需品有序登车,体现了高度纪律性与互助精神。城巴及港铁部分线路临时调整,周边道路封闭,确保疏散通道畅通。 这一大规模撤离行动,不仅考验应急预案执行力,还凸显社区凝聚力,许多居民自发协助邻里,分享信息与资源,避免恐慌扩散。
事后分析显示,提前演练与实时通讯是关键,香港当局借此机会检讨疏散机制,进一步优化未来应对策略,保障公众安全。
拆弹专家12小时高风险作业
香港爆炸品处理课专家从9月19日晚启动拆弹,于20日中午11时48分完成整个过程,耗时约12小时,超出预期的9小时,主要因恶劣天气如大雨影响设备操作。专家身着厚重防护服,使用X光扫描确认炸弹内部227公斤TNT高性能炸药分布,逐步锯开锈蚀外壳,隔离引信与引爆装置,避免意外触发。现场一度传出微弱爆炸声与燃烧画面,警方喷水降温控制余热,确保周边安全。 此作业风险极高,专家需在狭小空间操作精密工具,任何失误均可能酿成灾难,但团队凭借专业训练与冷静判断成功化解。
事件后,警方透露炸弹为二战美军空投遗留,销毁后外壳推至路边,标志危机彻底解除。此案彰显香港拆弹部队世界级水准,值得国际借鉴。
炸弹销毁现场爆炸声与燃烧画面
拆弹尾声阶段,专家引爆销毁内藏炸药时,现场传出闷响爆炸声,伴随短暂火光与烟雾升腾,画面经媒体曝光显示火焰短暂燃烧后迅速扑灭,警方用水枪持续喷洒降温,直至温度正常。整个过程控制在隔离区内,无碎片外溅,周边建筑未受损,体现了精确操控技术。居民从安全区目睹部分场景,缓解了紧张情绪,转而转为钦佩专家勇气。 这一销毁环节是作业高潮,结合天气因素增加了难度,但成功执行避免了更大隐患。事后专家分享,爆炸声源于控制性爆破,非失控事故,燃烧画面系炸药氧化所致。
通过此事件,公众对拆弹工作的认知深化,增强了对安全措施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