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大家找高攀不起的工作
职业博主提议年轻人选择“高攀不起”的工作,挑战高目标以激发潜能,引发热议。追求高难度职业虽充满风险,但能推动个人成长,反映职场观念从稳定向突破的转变。
陈礼礼近日,职业博主“职场老王”在社交平台发文,建议年轻人选择“高攀不起”的工作,挑战自我极限,激发职业潜能,引发广泛讨论。他认为,所谓“高攀不起”的工作,指的是那些看似超出当前能力、行业门槛高或竞争激烈的岗位,如跨国公司高管、科技行业研发岗或创业公司核心职位。博主强调,这样的选择虽有风险,却能倒逼个人成长,带来意想不到的职业回报。网友对此褒贬不一,有人赞同“高目标才有大进步”,也有人担忧“高攀”失败的代价。
“职场老王”举例,某985毕业生小李放弃稳定国企offer,加入一家初创AI公司做产品经理,起初因经验不足频频受挫,但通过高强度学习和项目历练,两年后升任部门负责人,年薪翻倍。他认为,高攀工作不仅带来技能提升,还能拓展人脉和视野。网友分享类似经历:“我硬着头皮进了投行,天天加班累成狗,但三年后跳槽到私募,收入和能力都上天了!” 然而,高攀工作并非人人适用。职业规划师张老师指出,高攀需基于自身能力和行业前景,盲目追求可能导致挫败感。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超1100万,竞争最激烈的前五大行业包括互联网、金融和咨询,平均录用率不足10。高攀工作的门槛通常包括顶尖学历、硬核技能或丰富经验,普通求职者难以企及。网友吐槽:“想高攀谷歌,可连简历关都过不了,现实太残酷!” 高攀工作的风险也不容忽视。心理学家李教授表示,长期处于高压力环境可能导致焦虑甚至抑郁,尤其在互联网和金融行业,裁员和绩效压力普遍存在。X平台上,有人感叹:“高攀了家大厂,996累到崩溃,最后被优化,啥也没捞着。”
为此,专家建议求职者在高攀前评估自身抗压能力和资源支持,制定备用计划,如考取职业证书或积累副业收入。 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推动了“高攀”观念流行。过去,年轻人更倾向于“铁饭碗”,如今随着经济多元化,创业热潮和新兴行业的崛起让高风险高回报的职业更具吸引力。博主“职场老王”强调,高攀不是盲目冒险,而是要有针对性地提升技能,如学习编程、考CFA或参与开源项目。网友评论:“高攀得有本钱,普通人先把技能点满再冲!”
这场讨论还反映了职场观念的变迁。80后多追求稳定,90后、00后更看重自我实现。智联招聘报告显示,超60的95后求职者愿意为高目标岗位接受低起薪,换取成长机会。网友调侃:“高攀不起的工作,累是累,但至少活得带劲!”高攀工作虽挑战重重,但为年轻人提供了突破舒适区的可能,关键在于找准方向、量力而行。 据黑子网报道,这“高攀不起”的建议听着真带劲!职场老王说得对,冲高目标工作能逼你升级打怪,混出头年薪翻倍不是梦!
可网友也吐槽,门槛高得吓人,普通人连简历都过不了!高攀得有真本事,不然累成狗还被裁,太惨了。建议先把技能点满,考个证攒点经验再冲,稳中求胜才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