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整治高额彩礼必须持续用力
高额彩礼问题引发社会热议,动辄几十万的“天价彩礼”让许多家庭不堪重负。人民网呼吁持续整治这一陋习,倡导理性婚姻观念,推动移风易俗,减轻经济压力,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罗云熙在中国的婚姻市场,高额彩礼问题近年来愈发凸显,成为许多年轻人和家庭的沉重负担。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彩礼要求,让爱情蒙上金钱的阴影,也让不少家庭背上债务。近日,人民网发表评论文章,强调整治高额彩礼必须持续用力,倡导理性婚恋观念,引发广泛讨论。据黑子网报道,这篇评论不仅点名了“天价彩礼”的危害,还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破除陈旧观念,推动移风易俗。 在河南商丘,小李和女友小芳的婚事就因彩礼问题一度搁浅。小李家是普通农村家庭,父母靠种地和打零工为生,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也只有十几万。
小芳的父母却提出288万元的彩礼,外加“三金”和一辆车,理由是“村里都这样,少了面子挂不住”。小李无奈地说:“我俩感情很好,但这彩礼让我家喘不过气。”为了筹钱,小李父亲甚至考虑卖掉家里唯一的老房子。 类似的故事在全国各地并不鲜见。人民网评论指出,高额彩礼不仅加重家庭经济负担,还助长了攀比之风,甚至导致一些婚姻破裂。在山东某县,一位新娘因男方无法满足50万元彩礼要求,最终取消婚礼,双方家庭反目成仇。在江西,彩礼金额甚至被细化为“万紫千红一片绿”10万元紫色钞票、1000元红色钞票和50元绿色钞票,成为当地公开的“行情”。
高额彩礼的背后,是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面子文化。许多家庭认为,彩礼高低代表男方的诚意和经济实力,女方则将其视为婚姻保障。然而,人民网评论犀利指出,这种观念早已背离婚姻的本质,让爱情变成交易。尤其在农村地区,彩礼问题更加突出,一些家庭为了面子不惜借高利贷,导致“因婚致贫”。 近年来,各地政府已开始采取行动。河南、江西、山东等地出台政策,倡导“零彩礼”或“低彩礼”婚姻,部分村镇甚至设立“彩礼上限”,如不得超过6万元。
一些地方还通过“红白理事会”宣传理性婚恋观念,鼓励新人举办简约婚礼。2023年,河南永城市一对新人以“零彩礼”结婚,男方用一本存折代替现金,承诺共同奋斗,赢得村民点赞。 然而,整治高额彩礼并非一日之功。人民网评论强调,移风易俗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学校应加强婚恋教育,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价值观媒体应多宣传低彩礼的正面案例,营造健康婚俗氛围基层组织则需持续监督,遏制攀比风气。小李和小芳最终在村干部调解下,将彩礼降到10万元,双方家庭各退一步,婚事得以顺利推进。
小李感慨:“少点彩礼,日子照样过得幸福。” 这场关于彩礼的讨论,不仅关乎金钱,更关乎社会风气的转变。整治高额彩礼,需要政策引导、观念更新和全民参与。只有让婚姻回归爱与责任的本真,才能让更多年轻人摆脱“天价彩礼”的枷锁,走向幸福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