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新媒体大会观察:第二个十年,主流媒体融合如何再出发?
单依纯2024年7月,第五届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隆重召开,以“新主流 新征程”为主题,全面总结了过去十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成就,并为下一个十年指明方向。自2014年习近平提出“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以来,中国主流媒体在数字化转型、内容创新、国际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然而,随着人工智能、短视频和虚拟现实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主流媒体如何在“第二个十年”继续深化融合,成为大会热议的焦点。据统计,截至2024年,中国主流媒体的移动端用户已突破15亿,短视频平台日活跃用户超10亿,显示出新媒体生态的巨大潜力。过去十年,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经历了从“相加”到“相融”的深刻变革。2014年,中央发布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媒体融合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中央媒体率先行动,打造了“人民号”“新华”等新媒体矩阵,整合文字、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显著提升了传播力。例如,央视新闻的微博账号“CCTV NEWS”粉丝量已超12亿,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媒体账号之一。地方媒体也不甘落后,湖南广播电视台通过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探索“新闻政务服务”模式,推出芒果TV等平台,成功将内容生产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大会上,专家指出,主流媒体融合的第一个十年主要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即建立新媒体平台、扩大覆盖面。如今,进入“第二个十年”,核心任务是如何实现“强不强”。这包括提升内容质量、优化用户体验、加强技术赋能以及拓展国际传播能力。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讨论重点。例如,2024年,人民日报推出AI生成内容AIGC平台,用于快速生产新闻短视频,大幅提升了效率。然而,生成式AI也带来了挑战,如信息真实性难以保证。大会期间,路透社亚太区副总裁甘凌思在演讲中强调,主流媒体需加强事实核查机制,以应对AI生成内容可能引发的误导信息。国际传播是另一个关键议题。过去十年,中国主流媒体通过CGTN、China Daily等平台,积极讲述“中国故事”,但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场中,仍面临“西强我弱”的局面。2023年,新华社联合15家省级媒体签署“马栏山宣言”,提出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2024年大会进一步提出,主流媒体需利用AI和多语种内容,精准触达全球受众。例如,CGTN的海外社交媒体账号已覆盖英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2024年新增阿拉伯语短视频栏目,吸引了中东地区大量用户。社会责任也是大会关注的重点。主流媒体不仅要传递信息,还要服务社会治理。2024年,全国多家媒体推出“媒体乡村振兴”项目,通过直播带货、公益宣传等方式,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例如,河南广播电视台的“豫农优品”直播间2024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直接惠及数万农户。这种模式体现了标题中“一稻一粟”的精神每一份努力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值得珍惜。技术应用方面,大会展示了多项创新成果。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被用于新闻报道,如新华社推出的VR全景新闻,让用户身临其境体验重大事件。区块链技术也被探索用于版权保护和内容溯源,确保信息安全。然而,技术融合也面临挑战,如高昂的研发成本和专业人才短缺。专家建议,主流媒体应与科技企业深化合作,共享资源,推动技术落地。展望“第二个十年”,主流媒体融合需在内容、技术、机制上全面升级。内容上,要从单一宣传转向多样化叙事,增强用户黏性技术上,要拥抱AI、元宇宙等前沿技术,同时防范其风险机制上,要打破部门壁垒,推动采编流程再造。大会还提出,主流媒体应更加注重年轻受众,开发互动性更强的产品,如游戏化新闻或沉浸式体验,以吸引“Z世代”。中国新媒体大会不仅是行业交流的平台,更是主流媒体融合再出发的起点。正如“一稻一粟”所寓意,每一步创新、每一份努力都将汇聚成推动中国媒体行业向前发展的磅礴力量。未来十年,主流媒体将在技术与内容的双轮驱动下,继续引领舆论、传播文化、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