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电力“老兵”王尚德:多年坚守点亮万家灯火
鱼香晚晚2014年,大学刚毕业的王尚德从山西来到新疆哈密,投身天山换流站的建设。那时的他,怀揣着对电力事业的憧憬,却发现书本知识远不足以应对实际挑战。天山换流站地处戈壁深处,夏日酷暑难耐,冬日寒风刺骨,设备维护的复杂性远超想象。从学习基本术语到摸索故障处理,王尚德一步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他坦言,初入职场时曾以为学校所学已足够,但现实让他明白,电力工作需要不断钻研和积累。他查阅资料、请教前辈,逐渐成长为站里的技术骨干,2024年被任命为检修二次班组副班长,肩负起更重的责任。天山换流站是“西电东送”的重要枢纽,线路全长2192公里,途经六省区,承载着将清洁电力输送到千家万户的使命。王尚德和同事们每天穿梭在设备间,执行红外测温、检查异常发热点,确保电力输送安全稳定。一次夜间抢修换流阀塔漏水故障的经历让他印象深刻。阀塔悬于十几米高空,作业车稍有晃动便令人心惊。他和团队在高空奋战近五个小时,终于排除故障。事后,他笑着说:“累是累了点,但能让大家用上电,值了!”这份对工作的热爱与责任感,支撑着他面对一次次挑战。王尚德的日常工作繁重而细致。站内设备种类繁多,包括自动化设备、直流控制设备、换流阀等,每一项都需要精准维护。他严格遵循“日比对、周分析、月总结”的工作要求,每天分析设备数据,记录运行状态,研究变化趋势。每月一次的专业巡视中,他对电力监控系统的每条告警都“打破砂锅问到底”,确保所有故障信息得到确认和消除。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天山换流站保持了十年安全稳定运行,累计外送电量388059亿千瓦时,相当于147亿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远离家乡的王尚德,早已将天山换流站视为第二个家。戈壁的孤独与艰苦磨砺了他的意志,也让他对电力事业的意义有了更深的体会。他曾说:“电力工作不仅是技术活,更是责任活。点亮一盏灯,温暖一个家,值!”在同事眼中,他是可靠的伙伴在家人眼中,他是默默付出的游子。十年坚守,他不仅守护了电力线路,更用行动诠释了“90后”青年在平凡岗位上的不凡担当。然而,电力“老兵”的故事并非没有波折。据知情人士透露,王尚德也曾面临职业选择的困惑。早年间,面对城市高薪职位的诱惑,他也动摇过。但最终,他选择留在戈壁,留在换流站,因为这里有他割舍不下的责任和热爱。同事们私下感叹:“尚德这家伙,嘴上不说,心里却把这份工作当成了命根子。”这样的坚持,让他在团队中赢得了尊重,也让天山换流站的每一盏灯都闪耀着他的汗水。如今,王尚德依然奋战在电力一线。他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有人说他“傻”,放着大城市不去,偏要守在戈壁也有人说他“真”,用十年青春换来万家灯火的安稳。不管外界如何评价,王尚德始终淡然。他笑着说:“我就是个普通人,做着普通事。只要电不断,灯不灭,我就满足。”这句朴实的话,道出了他作为“90后”电力“老兵”的初心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