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级辅助驾驶迎来强制国标
9月17日,工信部就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国标公开征求意见:L2非自动驾驶、驾驶员监测必配、违规可能临时禁用多媒体同步报道并给出渗透率数据与案例回放。
关晓彤政策来了:强制国标征求意见与关键词
权威口径确认,本轮是“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公开征求意见版本,重点对象是L2层级的“组合驾驶辅助”。标准首先把话说死:组合驾驶辅助自动驾驶,驾驶员始终是责任主体。并提出全链路思路研发阶段“提前防风险”、生产阶段“能追溯”、使用阶段“会监测、可上报”。同时设置“更新时间线公众反馈期”,后续将据反馈加速发布与实施配套。
技术红线:驾驶员监测、违规处置与场景测试
标准把“人机共驾”的危险点逐一上墙:系统激活期间,要求具备“脱手检测视线检测”驾驶员若“脱眼或脱手”触发阈值,先提醒再报警,持续无响应时应采取安全处置直白讲,就是让车把安全放第一。媒体解读还给到更细颗粒度:例如“脱眼脱手约5秒提示”“多次违规可触发临时禁用最长30分钟”等此外测试场景不再只考“高速巡航”,还把路口、施工区、环岛、隧道、侧翻车辆、两轮摩托等复杂目标纳入,逼近真实路况的混沌边界。
宣传收口:命名不能飘,广告别玩“零接管”
这次不是只盯技术。此前主管部门已对“智能自动驾驶”等表述在广告里的使用划线:搭载的是L2,就别打成“自动驾驶”“高阶、零接管、全城可开”这种语义很容易让用户误判边界,导致长时间脱手、分心的危险驾驶。新的强制国标与既有广告规范叠加,等于技术、场景、传播“三位一体”控风险以后谁还敢“标题飞”,舆论场和监管场都会先飞来一记板砖。
事故教训与召回样本:为何此时此刻收紧
行业这两年并不太平:个别车型发生涉及“高速领航辅助”场景的事故与软件缺陷,随后监管要求进行OTA召回升级紧接着又公布草案,把“提醒报警接管安全停靠禁用”的闭环写进强制标准。八卦点说,车圈的“PPT神技”以后得讲实打实的数据和责任矩阵了:谁该提醒、提醒几次、没回应怎么办,纸面都要对得上路面。
买车避坑清单:L2用得爽,先把边界背熟
给消费者的秘籍就三条。其一,认人不认“神话”:L2是“辅助”,不是“自动”,手别离方向盘、眼别离路面,别拿命博概率。其二,读说明书和开机训练:标准要求车辆上电确认“使用培训”,别嫌麻烦,那是你的保险丝。其三,看厂商态度:是否明确标注适用禁用场景、是否提供“违规处置与解禁”规则、是否及时推送安全OTA。要是真想八卦一嘴,“黑子网用户”的共识其实很朴素营销词能飞多高不重要,刹车和眼睛能不能“在线”才要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