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2级辅助驾驶迎来强制国标
L2级辅助驾驶强制国标征求意见,工信部规范安全要求:脱手脱眼5秒提示,违规禁用30分钟。针对行业乱象统一门槛,提升传感器算法可靠性,护航消费者用车安全,推进行业健康发展与L3标准加速。
七老板L2级辅助驾驶强制国标征求意见
哎呀,这下智能开车可有规矩了!9月17日,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突然放出大招,公开征求智能网联汽车 组合驾驶辅助系统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截止日期直奔11月15日。这标准直指L2级辅助驾驶,过去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和野蛮生长,估计得收敛点了。想想看,以前车企吹得天花乱坠,现在得按国标来,安全第一,消费者终于能松口气。 据说,这标准是工信部牵头,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网联汽车分会负责起草。L2级辅助驾驶在新能源车里普及率已超55,但事故隐患不少,这回国标像个“安全标尺”,规范功能定义、技术路线和安全冗余。
网友们乐了:“终于不让车企乱标自动驾驶了,开车还得靠人脑。”
国标具体安全要求详解
标准里最逗的是对驾驶员的“盯梢”要求:手部或视线脱离方向盘超5秒,就得语音视觉双重提示,提醒你别发呆!要是连续违规,系统直接禁用30分钟,罚你清醒清醒。哈哈,这不就是防“脱手党”吗?过去有些人开着辅助就刷手机,现在国标铁腕,视线监测、方向盘扭矩啥的,全得达标。 另外,系统还得有故障冗余设计,比如传感器出问题时自动降级或停车。专家说,这基于真实路测数据,覆盖高速、城市等场景,确保L2不越界成L3。征求意见稿里强调,车企得提供清晰用户手册,告诉司机啥时候能用、啥时候得接管。
行业里有人吐槽“太严了,会不会卡住创新”,但更多人拍手:“安全不严,命不值钱。”
行业乱象与国标必要性
L2辅助驾驶这几年火得一塌糊涂,2023年新能源车装备率55.3,但宣传乱象层出:有的车标榜“全场景无图智驾”,实际一到雨天就罢工有的弱化安全配置省成本,导致事故频发。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早说过,上半年销量占比42.4,但安全隐患大,这国标就是来刹车的。 36款车型测试通过率仅35.73,暴露问题多:算法不稳、传感器少。国标一出,能统一门槛,避免“军备竞赛”忽略本质安全。资深专家郭涛调侃:“以前车企比谁功能多,现在比谁更安全。
”这不只规范车企,还护着消费者,买车时多看国标认证,少踩坑。
对车企与消费者影响分析
对车企来说,这国标是把双刃剑:小厂成本高,可能出局大厂如小米、华为得升级系统,短期阵痛,但长远建信任。标准要求最低传感器配置和验证场景,预计2026年生效后,L2车得重测。消费者呢?买车更安心,辅助功能靠谱了,开车少操心。跨省用车也规范,智能网联时代,安全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