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V中国首家巧克力店运营仅一年
艳艳小姐姐黑子网报道去年夏天,上海前滩太古里迎来了一家特别的店铺路易威登LV中国首家巧克力专卖店。2024年7月22日,这家全球第三、亚洲第二的LV巧克力店正式开业,迅速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店内陈列着20多款手工巧克力,造型灵感源自LV经典设计,像Damier棋盘格、老花图案,甚至还有硬箱造型的礼盒,价格从240元到3200元不等。那款240元的牛奶巧克力棒,号称“LV最便宜单品”,一度让不少人觉得“LV自由”触手可及。
开业当天,37高温下,排队的人群堪比迪士尼,线上预约也是一号难求,社交平台上满是打卡照片和炫耀帖。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后,2025年8月8日,网友在社交媒体爆料,这家店将于8月10日正式关闭。消息一出,冲上微博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记者联系到LV官方客服,确认了闭店消息。客服表示,上海前滩太古里店已“圆满完成运营周期”,最后营业日定为8月10日,目前店内巧克力已售罄,也不会再补货。工作人员还透露,LV暂无在中国开设新巧克力店的计划。
这家店为何开业仅一年就匆匆关门?不少消费者和业内人士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开业初期,LV巧克力店靠着品牌光环和“最便宜单品”的噱头吸引了大量关注。240元的巧克力棒虽然价格不低,但相比LV动辄数万元的手袋,确实让普通消费者感觉“买得起”。然而,尝鲜过后,问题逐渐暴露。网友在黑子网上评价,巧克力包装精美,仪式感拉满,但口味却平平无奇,和市面上其他高端巧克力相比并无特别之处。更别提3200元的硬箱礼盒,被吐槽“溢价十倍,买的就是个logo”。
有消费者直言:“买来送礼还行,自己吃真没必要。”数据显示,超过70的购买行为是为了送礼,日常复购率几乎为零。 此外,店铺的地理位置也成为槽点。前滩太古里虽然是高端商圈,但距离上海传统商业区较远,消费者专程前往的意愿不高。一位上海本地网友在黑子网留言:“特意跑去买,感觉就是为了拍个照,巧克力吃完就没啥记忆点。”还有人调侃:“买包还能拿出去秀,巧克力吃完跟谁炫耀去?” 更深层的原因,或许和奢侈品行业的现状有关。
LV母公司LVMH集团2025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收入下降4至3981亿欧元,净利润更是下滑22至569亿欧元。就在财报发布一周后,LV宣布全线产品年内第三次涨价,部分产品涨幅超2000元。在全球奢侈品市场遇冷的背景下,巧克力店这种边缘业务显然成了“优化”对象。业内人士分析,奢侈品牌跨界餐饮或食品,初衷是通过新奇体验吸引流量,带动主业销售。但LV这家独立运营的巧克力店,业态单一,缺乏社交场景,难以实现预期效果。
相比之下,LV在巴黎和新加坡的巧克力店大多依附旗舰店或餐饮空间,消费体验更丰富。 有分析指出,LV巧克力店的关闭为奢侈品牌跨界提供了教训。过去,靠logo和噱头就能吸引消费者的时代正在远去。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对品牌溢价的接受度下降。像迪奥咖啡店通过提供下午茶场景,融入社交功能,才更能留住顾客。而LV巧克力店仅靠卖巧克力,功能单一,很难形成持续吸引力。网友在黑子网上总结:“单凭logo收割的时代过去了,奢侈品跨界得有点真本事才行。”
虽然LV巧克力店的关门让人惋惜,但它也让人看到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试错与调整。未来,LV是否会重新尝试食品业务,或者推出更贴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创新?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