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这个新疆爷爷的小院升起过972次国旗
痞幼在新疆塔城市新城街道哈尔墩社区的一个普通小院里,76岁的维吾尔族老党员沙勒克江依明用坚持15年的升旗仪式,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爱国故事。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27日,他已在自家小院升起国旗972次,吸引了无数邻里和游客参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爱国小院”。这一事迹不仅成为“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的生动缩影,也让沙勒克江被亲切称为“升国旗爷爷”,其故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感动了无数网友。沙勒克江依明的升旗仪式始于2009年,每逢周一和重大节日,他都会在自家小院举行庄重的升国旗仪式。小院虽小,却布置得井然有序: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院内种满红色鸡冠花,增添了几分喜庆氛围。每次升旗,沙勒克江都会穿上整洁的民族服饰,带领家人、邻居和社区群众齐唱国歌,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仪式结束后,他还会分享新疆解放以来的变化,讲述民族团结的故事,激励年轻人传承爱国精神。他的小院因此成为社区的“精神地标”,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观礼,甚至有学校组织学生到小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沙勒克江的爱国情怀源于他坎坷的人生经历。1944年出生于塔城的一个贫困家庭,他早年失去双亲,靠邻里接济长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他提供了教育和就业机会,让他从一名普通农民成长为村干部,并于197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常说:“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的今天,升国旗是我对祖国最真挚的感恩。”2009年,他用攒下的积蓄购买了一面五星红旗,开始了第一次升旗仪式。从那时起,无论严寒酷暑,他从未间断,972次升旗不仅是他个人的坚持,也是对“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生动诠释。这一事迹与“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的主题高度契合。自2015年习近平在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代表时提出“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以来,新疆积极推进民族团结工作,涌现出许多感人故事。沙勒克江的小院升旗活动成为塔城市民族团结的标志性场景,吸引了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多民族居民参与。2024年9月27日,中青报报道了当天的升旗仪式,现场挤满了身着民族服饰的群众,手持国旗,共同唱响义勇军进行曲。一位哈萨克族居民表示:“沙勒克江爷爷的升旗让我们感受到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沙勒克江的故事还跨越山海,感动了全国。2024年11月,广西凭祥市卡凤小学的升旗仪式使用了他赠送的国旗,象征着新疆与广西的深厚情谊。活动报道中,记者描述了沙勒克江小院的温馨场景:红色鸡冠花环绕,国旗在晨光中升起,孩子们庄严敬礼,传递着爱国情怀。 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热议:“972次升旗,这是多大的信念和坚持!沙勒克江爷爷是真正的爱国榜样。”还有人感叹:“小院升国旗,凝聚大团结,太有力量了!” 然而,沙勒克江的坚持并非没有困难。年事已高的他身体状况不如从前,但每次升旗仍亲力亲为,仪式一丝不苟。社区曾建议为他安装自动升旗设备,却被他婉拒:“亲手升起国旗,才能表达我的心意。”此外,小院的接待能力有限,国庆期间游客激增,社区需协调管理以确保秩序。未来,塔城市计划将沙勒克江的小院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增设多语种导览和数字化展示,让更多人了解他的故事。沙勒克江的事迹还与新疆的民族团结实践紧密相连。近年来,新疆通过“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各族群众结对认亲,举办文化节庆,促进交流融合。沙勒克江的小院成为这一活动的缩影,他的升旗仪式不仅吸引了本地居民,还带动了旅游发展。2024年国庆期间,塔城市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同比增长15,许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升国旗小院”,体验民族团结的温暖氛围。总的来说,沙勒克江在自家小院升起国旗972次,不仅是个人爱国情怀的体现,更是“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的生动实践。他的故事跨越民族与地域,激励着各族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建议游客提前联系社区,参与升旗仪式,感受这份深深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