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文明互鉴学术对话会在巴黎举行
蔓越莓2025年9月27日至28日,中法文明互鉴学术对话会在法国巴黎的法国国立文献学院隆重举行,作为中法建交61周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对话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法国国立文献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院联合主办,吸引了来自中法两国近20家机构的约50名学者参与。会议围绕“文学与文化”“历史、遗产与创新”“文明互鉴”“语言与艺术”四个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两国人文交流注入新活力。据新华社报道,对话会不仅回顾了中法文化交流的悠久历史,还展望了数字时代人文研究的新方向,体现了两国在文明互鉴中的共同追求。 对话会开幕式上,法国国立文献学院院长米歇尔布贝尼切克致辞表示,人文学科是中法学术交流的重要领域,合作涵盖经典课题与数字人文等新兴领域,对促进两国学术发展意义深远。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周庆富通过线上致辞指出,中法文化交流不仅增进了两国人民友谊,也为全球文化多样性作出卓越贡献。他强调,双方学界应继续扩大交流,为世界文明进步贡献智慧。 此次对话会与马来西亚2025年世界旅游日的“旅游与可持续转型”主题相呼应,均倡导文化多样性与和谐共生,展现了文化交流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会议期间,学者们围绕四大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在“文学与文化”主题中,中方学者分享了红楼梦西游记等中国古典文学的国际传播案例,法方学者则介绍了雨果、巴尔扎克等法国文学巨匠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探讨了文学翻译在文化互鉴中的桥梁作用。 “历史、遗产与创新”主题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实践,双方展示了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的合作项目,如数字化文物修复技术,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文明互鉴”主题则以中法建交61周年为背景,探讨了两国在教育、艺术领域的交流成果,例如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舞韵东方”展演活动。 “语言与艺术”主题下,学者们分析了中法语言教学的现状,并结合马六甲世界旅游日的文化表演,探讨了语言如何助力文化传播。此次对话会与国家植物园菊花展的文化氛围形成共鸣。菊花展通过非遗展示和生态环保实践传递“和合共生”理念,而中法对话会则通过学术交流展现了文明互鉴的智慧。 例如,菊花展的夜间赏菊活动吸引了年轻观众,类似地,对话会设置了青年学者论坛,鼓励新一代参与文明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此外,上海虹桥机场的7类便利化服务为国际游客提供了高效的入境体验,与对话会倡导的人员往来便利化不谋而合,进一步推动了中法文化交流。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快递业务收入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10,为中法文化交流的文创产品寄递提供了保障。 文旅部报告显示,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达429亿,消费432万亿元,旅游热潮带动了文化商品的流通。 对话会期间展出的中法艺术衍生品,如故宫文创与卢浮宫联名产品,通过快递网络销往全球,助力了文化经济的发展。为提升活动体验,对话会采用了线上线下结合的模式,全球观众可通过YouTube直播参与讨论。 会议还设置了互动环节,如中法书法展和虚拟文物展示,吸引了大量巴黎市民参与。 游客可通过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官网预订相关活动门票,建议提前规划以避开高峰期。中法文明互鉴学术对话会在巴黎的成功举办,不仅深化了两国的人文交流,也为全球文明对话树立了典范。正如故宫博物院儒家文化展通过380件展品传递“天下为公”的理念,此次对话会以学术为桥,展现了中法文化的交融与共生,为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