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用李大钊发刊词寄语新生
北大校长引用李大钊新青年发刊词寄语新生,勉励他们传承革命精神,勇担时代责任。演讲融合历史与现实,激发青年理想情怀,引发热议。此举彰显北大精神,激励新生在新时代追求真理与担当。
王钟瑶北京的九月,秋风送爽,北大未名湖畔的草坪上彩旗飘扬,迎新典礼正在举行。礼堂里,2025级新生小李坐在前排,紧张又兴奋地等待校长讲话。这是他第一次踏进北大校园,书包里还塞着录取通知书,上面印着未名湖的剪影。 校长走上讲台,目光扫过台下青春洋溢的面孔,微笑着说:“今天,我想用李大钊先生在新青年发刊词中的话寄语大家: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全场安静下来,小李握紧笔,飞快记下这句话。
校长继续讲道,李大钊当年的发刊词,激励了一代青年为民族复兴而奋斗。今天,新时代的青年同样要肩负使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小李听得心潮澎湃,想起自己高考前熬夜复习的日子,父母的期望和老师的鼓励,让他立志要在北大做点大事。 台下,来自云南的女生小芳也听得很认真。她家在山区,考上北大是全村的骄傲。校长提到李大钊的理想主义,让她想起村里修路时,大家齐心协力的场景。她在笔记本上写:“要像李大钊一样,为社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
典礼结束后,新生们围着未名湖散步,讨论着校长的讲话。小李和小芳分在同一个班,聊起了对发刊词的理解。小李说:“李大钊那句新造民族之生命,让我觉得咱们得有大格局,学的东西得有用。”小芳点头:“对,我想学点农业科技,回去帮村里发展。” 当晚,学校组织了一场讲座,历史系的张教授解读新青年和李大钊的精神。张教授讲到,李大钊当年在北大传播进步思想,点燃了无数青年的理想火种。小李听完,跑去图书馆借了新青年的影印本,翻到发刊词,读着“涤荡积秽”的句子,感觉一股热流涌上心头。
几天后,北大校园的布告栏贴出了新生感想征文活动。小李写了篇从李大钊到我们,提到校长的寄语让他明白了青年人的责任。小芳也投稿,写了自己想用知识改变山村的梦想。他们的文章被选上,贴在学院的宣传板上,引来不少同学驻足阅读。 迎新季的北大校园,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未名湖边,小李和小芳常一起讨论未来,计划加入社团,参加社会实践。他们知道,校长的寄语不仅是开学的激励,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待。 夜幕降临,未名湖的倒影映着星光。
小李站在湖边,掏出手机拍下湖景,发给爸妈,附上一句:“我在北大,会努力不辜负李大钊的精神!”远处,博雅塔的灯光亮起,像在诉说百年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