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一景点假邮筒积压百封游客信件
孙一宁2025年3月,四川乐山一景区步行街上的假邮筒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网友小周在游玩时,见到标有“中国邮政”字样的邮筒,便投入一张明信片寄给自己。然而,三个多月过去,她未收到明信片。6月25日,小周再次来到现场,发现该邮筒并非正规邮政设施,而是一个未投入使用的“山寨邮筒”。邮筒内积压了上百封游客信件和明信片,部分已受潮发霉,几乎成了“垃圾桶”。小周将此事分享至社交平台,迅速引发热议,众多网友表示曾有类似遭遇。
事件中的邮筒位于乐山一繁华步行街,摆放在一家川菜馆门前,外观与正规邮政信筒高度相似,标有“中国邮政”字样,但未注明开筒时间和频次,误导游客将其视为正常投递设施。小周打开邮筒后,发现内部堆满信件,其中包括她三个月前寄出的明信片。另一位网友小悦也表示,自己2月在附近文创店购买明信片后,按店员指引投入该邮筒,至今未收到。她在小周分享的照片中找到了自己的明信片,感叹“祝福全被困住了”。小周拨打12345热线投诉后,当地邮政迅速介入。工作人员确认,该邮筒为商家私自设置,未经邮政部门授权,属于违规行为。邮政人员封堵了邮筒投递口,并将积压的百余封信件带回处理,承诺尽快重新寄出。据悉,这些信件多为游客寄给亲友或自己的明信片,承载了旅行中的情感寄托。邮政部门还表示,已向领导反映情况,并将在全市范围内排查类似假邮筒,以防止类似事件重演。记者调查发现,景区假邮筒问题并非孤例。此前,湖南一景区也曾因假邮筒引发投诉,最终被拆除。专家指出,假邮筒的出现反映了景区管理中的漏洞。部分商家为吸引游客,擅自摆放仿制邮筒作为装饰,却未明确标示其为道具,导致游客误投。乐山涉事商家称,邮筒在开店前已存在,具体来源不明,推卸了责任。此事引发网友对景区设施规范性的质疑,有人呼吁加强对旅游景点设施的监管,确保游客权益。从更广层面看,假邮筒积压游客信件事件折射出旅游业快速发展中的管理短板。随着旅游热潮兴起,明信片寄送成为许多游客记录旅途的方式,但假邮筒的出现不仅让游客的美好心意落空,还损害了景区的信誉。专家建议,景区应加强与邮政部门的合作,设置正规邮筒,或在非功能性邮筒上明确标注“装饰品”字样。同时,游客在寄送信件前也需留意邮筒的正规性,例如检查是否有邮政编码和开筒时间。当地政府和邮政部门已采取行动。6月29日,乐山玉堂街邮政所表示,已接收积压信件,并安排投递员处理。此事还推动了乐山市对景区设施的全面检查,以杜绝类似问题。公众对此事的关注也引发了对旅游体验的讨论,网友呼吁景区在提升服务质量的同时,注重细节管理,让游客的每份心意都能顺利传递。这篇报道详实记录了四川乐山假邮筒事件的经过,结合游客经历和邮政回应,揭示了景区管理的不足之处,内容引人深思。不过,报道对商家责任归属的挖掘稍显不足,未能深入探讨假邮筒的来源和监管漏洞。建议后续跟进调查,补充更多细节,增强报道的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