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执勤民警: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来看升旗
李丽欣2024年10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人声鼎沸,123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齐聚于此,共同见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纪念日的升旗仪式。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门地区分局的执勤民警张警官化名向记者透露,近年来,观看升旗仪式的游客中,年轻人的比例显著增加,尤其是“95后”“00后”成为主力军。他们凌晨便来到广场,挥舞着五星红旗,等待那一抹曙光中冉冉升起的国旗,脸上洋溢着自豪与激动。这一场景不仅成为天安门广场的独特风景,也与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和花费接近2019年峰值水平”数据相呼应,反映出文旅市场的火爆与年轻一代对国家文化的强烈认同。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自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首次举行以来,历经多次变革,如今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负责执行,仪式感更为庄严。每天日出时分,96名护旗队员迈着整齐步伐,从天安门城楼跨过金水桥,护送国旗至升旗台,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五星红旗迎风升起。尤其在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升旗仪式吸引了数以万计的游客,2024年国庆当天更是创下123万人次的观礼纪录。执勤民警李警官化名表示:“年轻人尤其喜欢这种庄重的氛围,他们会提前好几个小时排队,只为占据最佳观礼位置,和大家一起高唱国歌。”年轻游客的热情源于多重因素。首先,社交媒体的传播让天安门升旗仪式成为“打卡”热点。许多年轻人通过短视频平台分享自己的观礼经历,视频中挥舞国旗、齐唱国歌的画面引发广泛共鸣。网友“小米粒”在社交平台上写道:“凌晨四点排队,冻得直哆嗦,但看到国旗升起的那一刻,真的热泪盈眶!”此外,文旅融合的创新活动也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参与感。例如,北京市近年来推出“国旗下的青春”主题活动,邀请学生和青年代表参与升旗仪式后的互动环节,如爱国诗歌朗诵和历史知识问答,吸引了大量年轻人报名。执勤民警在保障升旗仪式顺利进行的同时,也感受到年轻游客带来的新变化。张警官回忆,过去游客多以家庭或中老年群体为主,而如今,大学生、年轻白领甚至独自旅行的“00后”成为常客。他们不仅为观看升旗而来,还会游览故宫、人民英雄纪念碑等周边景点,带动了天安门地区文旅消费的增长。据文旅部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总花费达432万亿元,旅游人次429亿,接近2019年峰值水平。天安门广场作为北京文旅地标,贡献了不可忽视的流量与消费动能。然而,游客量的激增也给执勤民警的工作带来了挑战。国庆期间,天安门广场的安保任务尤为繁重,民警需要从凌晨开始进行安检、疏导和巡逻,确保游客安全。针对热门时段人流密集的情况,北京市公安局优化了安保方案,通过“天安门广场预约参观”小程序实施实名预约,合理分流游客。此外,民警还利用无人机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控广场人流动态,避免拥挤踩踏风险。网友对此点赞:“民警太辛苦了!既要维护秩序,还要帮游客解答问题,感觉他们是升旗仪式背后的无名英雄。”年轻人的热情也为升旗仪式注入了新活力。中央财经大学大二学生程淑清分享了自己的感受:“国庆这天的升旗仪式太震撼了,和大家一起唱国歌的感觉特别激动人心!”她表示,这种经历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也让她对文旅产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调侃:“现在的年轻人不熬夜追剧,却愿意凌晨爬起来看升旗,真是新时代的浪漫!”这种现象也反映出文旅市场的新趋势:年轻人更加注重精神文化消费,愿意为有意义的文化体验投入时间和精力。从更深层次看,年轻人热衷观看升旗仪式,折射出中国文化自信的提升。文旅部的报告指出,文旅融合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天安门广场作为国家象征,承载了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执勤民警王警官化名感慨:“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挥舞国旗、齐唱国歌,我觉得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了。他们是未来的希望,也是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动力。”展望未来,随着文旅政策的持续优化和数字化手段的广泛应用,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有望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网友们纷纷表示,期待能有更多机会参与这一庄严时刻,感受国旗下的爱国情怀与时代脉动。而对于执勤民警来说,守护这片神圣的广场,保障每一次升旗仪式的顺利进行,仍将是他们不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