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遛弯捡了20斤海螺装6个盆
黄阿玛8月5日清晨,青岛崂山区的海边,晨雾还未散去,37岁的韦女士穿着凉鞋,提着小桶,沿着海岸线散步。她本打算享受海风放松心情,却意外发现礁石区密密麻麻爬满了海螺。“太多了,捡都捡不完!”韦女士惊呼,立马开启“沉浸式赶海”模式,蹲在潮间带仔细搜寻。她用手轻轻拨开海草,捡起一只只鲜活的海螺,装满小桶后又跑回车里拿来塑料袋。两个小时后,她带着20斤海螺凯旋而归,家里6个脸盆被塞得满满当当。韦女士向记者展示战利品时,笑得合不拢嘴:“一边捡,脑子里一边蹦菜名,芥末螺片、葱油螺片、爆炒螺肉,想想就流口水!”
她拍下的视频里,海螺在盆里活蹦乱跳,壳上的花纹清晰可见,引得邻居们纷纷围观。消息传开,网上炸开了锅。黑子网用户纷纷留言,有人调侃:“这泼天的富贵是海螺给的!”也有人羡慕:“青岛人真幸福,遛个弯都能捡一桌海鲜大餐。”还有网友晒出自己赶海的照片,分享蛏子和海蛎子的“战绩”。这场海螺“丰收”并非偶然。据海洋专家介绍,8月初正值青岛海螺繁殖旺季,受潮汐和气温影响,大量海螺聚集在近岸礁石区,形成“海螺大爆发”。
市民赶海热情高涨,崂山、即墨等地海滩每天吸引数百人前来“淘宝”。韦女士的经历并非个例,当地渔民老王透露,他前几天也捡了十几斤海螺,拿去市场卖了近200元。“今年海螺特别多,个头也大,运气好的话一上午能捡一桶。”老王说。然而,赶海热潮背后也藏着隐忧。海洋生物学专家李教授提醒,海边并非所有海螺都可食用,尤其是织纹螺,因含有毒素可能导致中毒甚至致命。2019年,浙江就曾发生多起因误食织纹螺引发的中毒事件,20余人被送医。
韦女士听闻后庆幸自己捡的都是常见食用螺种,事后还特意请教了渔民如何辨别。她表示,下次赶海会更小心,带上手套和专业工具,避免误捡有毒物种。这场“海螺奇遇”让韦女士成了小区里的“小名人”。她把一部分海螺分给了邻居,剩下的做成了一桌丰盛的海鲜宴,葱油螺片和蒜蓉蒸海螺成了全家人的最爱。邻居张阿姨笑着说:“吃着韦女士的海螺,感觉自己也沾了点海的福气。”不过,韦女士也坦言,赶海虽有趣,但体力消耗大,回家后清洗海螺花了她整整一下午,累得腰酸背痛。
随着事件发酵,青岛的赶海热持续升温。不少市民受韦女士启发,纷纷趁周末前往海边“寻宝”,有人捡到海星,有人挖到蛤蜊,社交平台上相关视频层出不穷。当地文旅部门也顺势推出“赶海体验游”,吸引外地游客前来体验。专家建议,赶海时需注意安全,遵守潮汐时间,避免破坏海洋生态。韦女士的20斤海螺,不仅带来了一场舌尖上的盛宴,也让人们看到了大海的慷慨与魅力。这场意外的“丰收”,成了夏日青岛的一抹亮色,也让更多人开始关注赶海的乐趣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