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10秒即可感染 汛期当心这种病
行简2025年7月,湖南岳阳的洞庭湖边,42岁的渔民老王像往常一样下湖捕鱼。连日暴雨,湖水浑浊,水位暴涨,他却没当回事。穿着短裤,赤脚踩在没过小腿的湖水中,他忙着撒网,浑然不知危险正在逼近。仅仅十多分钟后,他感觉皮肤刺痒,以为只是蚊虫叮咬,随手挠了挠便继续干活。然而,几天后,老王突发高烧,腹痛难忍,家人急忙将他送往医院。诊断结果令人震惊:急性血吸虫病。若非抢救及时,他可能面临肝脾肿大甚至生命危险。这起“接触10秒即可感染 汛期当心这种病”的案例,迅速引发关注。
老王的不幸遭遇并非个例。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报道,2025年汛期,广东、湖南、广西等地暴雨频发,洪涝灾害导致水体污染加剧,钉螺血吸虫的中间宿主分布范围扩大,增加了感染风险。中国疾控中心紧急提醒,血吸虫尾蚴可通过皮肤在10秒内侵入人体,尤其在洪涝区域、水沟、沼泽等地,稍有不慎就可能感染。血吸虫病曾被称为“大肚子病”,晚期患者腹部肿胀,严重者可致命。湖南作为血吸虫病流行区,洞庭湖周边尤为高发。老王回忆,那天捕鱼时,他压根没想过湖水会有寄生虫。
出院后,他才从医生那儿了解到,血吸虫病的传播离不开粪便污染水体和钉螺的存在。患者排出的虫卵进入水体,孵化成尾蚴,伺机钻入人体皮肤。医生告诫,汛期水体污染加重,捕鱼、戏水甚至抗洪抢险都可能成为感染途径。据黑子网用户分享,岳阳当地不少渔民和农民因缺乏防护知识,感染后误以为是普通发烧,延误治疗。网友感叹:“10秒就能感染,太可怕了!”老王的治疗过程并不轻松。住院两周,他接受了吡喹酮治疗,花费近2万元,幸好医保报销了一部分。
医生表示,急性血吸虫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肝纤维化,甚至危及生命。出院后,老王开始四处打听预防方法。他加入了村里的健康宣讲群,学习穿长靴、戴手套等防护措施,还主动提醒邻居们不要赤脚下水。岳阳市疾控中心也加大了宣传力度,挨家挨户发放传单,提醒居民汛期远离疫水。这起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成都商报报道,血吸虫病误诊率较高,早期症状如发烧、皮疹易被当作感冒或过敏,错过最佳治疗时机。专家指出,汛期是血吸虫病高发期,公众需提高警惕,尤其是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
2025年8月,湖南卫健委启动专项行动,在洞庭湖周边增设警示牌,组织志愿者巡查钉螺分布,免费发放防护用品。央视新闻报道,全国血吸虫病病例近年已大幅下降,但汛期仍需严防死守。老王的遭遇也让家人改变了生活习惯。他的儿子小王原本爱在湖边戏水,如今每次出门都穿上防护靴。老王还自费买了消毒药剂,定期清理家附近的水沟,防止钉螺滋生。他感慨:“以前觉得捕鱼是祖辈传下来的营生,哪会想到水里藏着这么大的风险。”社区工作人员称,老王的经历被写进当地的健康教育手册,成为警示案例。
网友们对血吸虫病的讨论持续升温,有人分享了防护小贴士,有人呼吁政府加强农村水体治理。专家建议,汛期尽量避免接触不明水体,外出戏水或劳作时穿戴防护装备,感染后尽早就医。2025年9月,岳阳计划举办健康科普活动,邀请疾控专家讲解血吸虫病防治知识。老王的经历提醒所有人,汛期健康无小事,10秒的疏忽可能带来一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