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浪子辉10月10日,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宣布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SFISF,标志着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正式落地。这一工具的推出,是对党中央关于“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要求的具体落实,旨在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支持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营造良好金融环境。SFISF的首期操作规模达5000亿元,并根据市场情况可进一步扩大规模,显示出央行对资本市场的高度重视。具体而言,SFISF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以债券、股票ETF、沪深300成分股等资产作为抵押,向央行换取国债、央行票据等高等级流动性资产。这种互换机制的核心在于,通过将流动性较差的资产转换为高流动性资产,金融机构能够更便捷地在市场中融资,从而提升资金实力,进一步支持股票市场的投资活动。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表示,这一工具将显著增强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为资本市场注入更多活力。与此同时,央行还同步推出了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政策,与SFISF形成互补。这两项工具共同构成了一揽子金融支持政策,旨在稳定股市、提振投资者信心。专项再贷款将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股票回购和增持行为,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专家分析,这两项工具的推出,不仅是货币政策的一次创新,也是央行在复杂经济环境下精准调控的体现。从市场反应来看,SFISF的落地引发了广泛关注。业内人士认为,这一工具的推出恰逢其时,能够有效缓解部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压力,增强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资本市场波动加剧的背景下,SFISF的实施为市场注入了“强心剂”。通过限定获取资金用于股票市场投资,央行确保了政策效果直接作用于资本市场,避免资金流向其他领域,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此外,这一货币政策工具的推出,也反映了我国金融改革的方向。近年来,央行不断探索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以更精准的方式支持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SFISF的创设,不仅借鉴了国际经验,还结合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展现了货币政策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未来,随着工具的逐步实施,市场预期将进一步稳定,投资者的信心也将得到提振。值得注意的是,SFISF的实施需要金融机构严格合规操作。央行明确要求,参与互换便利的机构需满足一定条件,且资金用途受到严格监管,以确保政策效果落到实处。监管部门也将加强协调配合,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确保资本市场在稳定发展的同时,保持健康运行。从更宏观的视角看,SFISF的落地是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箱的一次重要扩容。2025年初,央行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这表明,未来央行可能继续推出类似创新工具,以支持资本市场和其他重点领域的发展。市场人士普遍认为,SFISF的推出不仅是短期稳定市场的举措,更是长期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一步。通过提升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改善市场流动性,这一工具将为我国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未来,随着政策效果逐步显现,资本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将进一步增强,为经济持续向好注入更多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