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人士探访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
宋楠楠10月15日,一群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人士齐聚贵州贵阳,探访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近距离感受中国数字经济的蓬勃脉动。这座位于贵阳高新区数博大道上的展示中心,以“数据之眼”为标志,宛如一扇窗口,向全球展现贵州在大数据领域的探索与成就。活动旨在通过媒体视角,将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创新实践传递到海外,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了解。步入交流体验中心,参观者首先被外墙上醒目的“数据之眼”吸引。这块由圆形LED屏构成的装置,每一次闪烁都切换一个场景,诉说着贵州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从萌芽到腾飞的故事。中心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展示面积达5000平方米,设有“数字中国贵州方案”“数化万物智在融合”“云上筑梦躬身耕耘”“未来已来”四大主题展区,以及智慧体验厅等功能区域。这些展区通过互动屏幕、虚拟现实技术和实物模型,系统呈现贵州在数据资源管理、产业集聚、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成果。媒体人士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驻足于体感交互磁力点阵翻转屏前,体验5G创新应用,感受数据驱动的智慧生活。贵州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自2016年获批以来,始终走在中国数字经济的前沿。交流体验中心不仅是贵州大数据发展的缩影,更是一个国际交流的平台。活动期间,媒体人士了解到,贵州已建成47个重点数据中心集群,智算规模占比超92,成为全国国产智算资源最密集的区域。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累计交易额突破49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42,连续九年增速全国领先。这些数据让在场媒体惊叹,贵州如何从一个西部欠发达省份,变身为“中国数谷”,实现“换道超车”。在参观过程中,媒体团还体验了贵州在政务服务、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创新应用。例如,“一网通办”平台实现94的政务事项全程网上办理,极大提升了行政效率无人驾驶小巴在贵阳街头运行,标志着智慧交通的商业化突破农业大数据的应用让猕猴桃、茶叶等特色产业实现全程可溯源,助力乡村振兴。这些鲜活案例让媒体人士深刻感受到大数据如何融入贵州人的日常生活,改变生产方式和社会治理模式。来自新加坡的媒体代表李先生表示,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速度令人震撼,尤其是交流体验中心以直观的方式展现了技术与生活的融合。他特别提到,中心展示的“脸行贵阳”项目,利用人脸识别技术统一管理数据资源,体现了贵州在数据安全与应用上的前瞻性思考。另一位来自加拿大的记者张女士则对贵州的数字扶贫项目印象深刻,她认为精准扶贫云平台通过数据共享,实现了扶贫工作的精准化和高效化,值得其他地区借鉴。交流体验中心的另一个亮点是其国际化视野。贵州通过举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与全球分享大数据发展的理念与成果。中心自2019年开馆以来,已接待超过24万名访客,涵盖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国际友人。媒体人士在参观中了解到,贵州不仅吸引了华为、腾讯、苹果等巨头在此布局数据中心,还推动了237项国际和国家标准的制定,展现了中国在全球数字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活动最后,媒体团与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的代表进行了座谈。管理局负责人表示,贵州将继续深化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力争到202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高安全、绿色化数据中心基地。海外华文媒体的探访,不仅是对外传播贵州经验的契机,也是促进国际合作的重要一步。媒体人士们纷纷表示,将通过各自的平台,把贵州大数据的故事带到全球,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数字经济的“贵州样本”。此次探访活动不仅让海外华文媒体见证了贵州大数据产业的崛起,也通过他们的笔触和镜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力量。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交流体验中心,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数字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