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外长敦促以色列不要对黎巴嫩发动地面进攻
越小越2024年9月30日,法国外交部长让-诺埃尔巴罗Jean-Nol Barrot在访问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期间,公开敦促以色列不要对黎巴嫩发动地面进攻,同时呼吁黎巴嫩真主党停止对以色列的袭击,共同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21天临时停火倡议。这一表态发生在以色列加强在黎巴嫩南部、东部及贝鲁特南郊空袭的背景下,巴罗强调“时间紧迫”,希望通过外交途径避免地区冲突进一步升级。据黎巴嫩卫生部数据,自2024年9月中旬以来,以色列的空袭已导致超1000人死亡,数十万人流离失所,引发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危机的广泛关注。 巴罗的访问是自以色列9月下旬加剧对黎巴嫩军事行动以来,首位西方国家外长访问黎巴嫩。他在贝鲁特会见了黎巴嫩看守政府总理纳吉布米卡提Najib Mikati及议会议长纳比贝里Nabih Berri,并向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UNIFIL表达支持。巴罗表示,法国将加强对黎巴嫩军队的援助,以增强其在南部的维稳能力,并呼吁各方严格遵守2006年联合国安理会第1701号决议,该决议要求黎巴嫩南部除黎巴嫩军队和联合国维和部队外,不得存在其他武装力量。巴罗强调:“我敦促以色列避免地面入侵并立即停火,真主党也应停止任何可能导致地区不稳定的行动。” 此次呼吁的背景是中东局势的急剧恶化。自2023年10月8日真主党为声援哈马斯开始对以色列北部发动火箭和无人机袭击以来,以色列与真主党在边境地区的冲突持续升级。据统计,截至2024年9月,真主党向以色列发动约1900次跨境袭击,而以色列回应了8300次军事行动,导致黎巴嫩564人死亡包括133名平民,以色列52人死亡包括27名平民。2024年9月27日,以色列空袭贝鲁特南郊,击毙真主党领导人哈桑纳斯拉赫Hassan Nasrallah,进一步加剧了紧张局势。真主党随后表示将继续战斗,并于9月30日向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地发射火箭,称是对纳斯拉赫之死的报复。 法国作为黎巴嫩的传统盟友,与黎巴嫩有着深厚的历史联系,拥有约2万名在黎公民和约800名参与UNIFIL的维和部队。巴罗的访问不仅是外交姿态,也是法国为防止黎巴嫩陷入“新加沙”危机的努力。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此前在联合国大会上表示:“黎巴嫩不能成为另一个加沙。”他与美国总统乔拜登联合提出21天停火倡议,得到英国、澳大利亚、欧盟等国的支持,但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公开拒绝了这一计划,称将动用一切力量确保北部居民安全返家。 巴罗在贝鲁特还宣布了一项1000万欧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计划,用于支持黎巴嫩的红十字会和非政府组织,帮助缓解因冲突导致的难民危机。据联合国难民署数据,截至2024年9月30日,约10万人逃往叙利亚,黎巴嫩境内流离失所者高达100万。米卡提在会见巴罗后表示,黎巴嫩致力于立即停火,并计划在南部部署军队以落实第1701号决议,但前提是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 然而,外交努力的效果受到质疑。黎巴嫩裔法国学者、中东问题专家齐亚德马杰德Ziad Majed指出,法国在外交上的倡议虽积极,但缺乏具体行动支持,“言行之间存在差距”。他建议法国应推动对以色列的制裁或承认巴勒斯坦国,以增加外交筹码。此外,以色列于9月30日晚宣布启动“有限地面行动”,进入黎巴嫩南部村庄,目标是摧毁真主党的基础设施,表明其并未采纳法国的停火呼吁。真主党则否认以军进入黎巴嫩,称将继续以游击战应对。 从更广的视角看,法国的外交努力反映了其在黎巴嫩问题上的复杂角色。法国一方面寻求通过联合国框架和双边协商推动和平,另一方面因其对以色列的武器零部件供应而备受争议。据法国媒体Mediapart报道,2023年法国向以色列出口了3000万欧元的军事装备,尽管具体时间和用途不明。这种矛盾立场削弱了法国的调解力。专家分析,若以色列的地面行动持续扩大,可能导致黎巴嫩人道主义危机加剧,甚至引发地区全面冲突,法国需联合更多国际力量施压,才能有效推动停火。 展望未来,法国计划于2024年10月24日在巴黎召开黎巴嫩问题国际会议,邀请联合国、阿拉伯国家及欧美国家参与,讨论停火方案及人道主义援助。巴罗表示,任命黎巴嫩总统是实现政治稳定的第一步,法国将继续与美国等盟友协调,推动外交解决方案。然而,真主党坚持在加沙停火前不讨论南部问题,而以色列则以军事行动优先,短期内停火前景渺茫。法国在黎巴嫩的努力,承载着维护区域和平与人道救援的重任,但其成效仍需时间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