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山东东营:现代石油城市迎来世界自然遗产新名片
何丹彤在山东东营的广袤土地上,黄河奔腾入海,孕育出独特的自然生态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这座以石油工业闻名的现代城市,近日因黄河三角洲湿地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文化中国行记者深入东营,探寻这座城市如何在石油与自然之间找到平衡,书写绿色发展的传奇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李明,一位在东营石油公司工作了二十年的工程师。他出生在这片黄河入海的土地,从小听着黄河的涛声长大。小时候,他常和父亲去湿地边看候鸟,成群的东方白鹳和黑嘴鸥在芦苇间翩翩起舞,那是他记忆中最美的画面。然而,随着东营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湿地生态一度受到威胁,候鸟数量减少,李明的童年记忆仿佛蒙上了一层阴霾。十年前,东营启动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工程,李明主动申请加入湿地保护项目。他与同事们日夜奋战,修复受损的湿地,种植芦苇,清理污染水源。项目初期,困难重重,资金短缺,技术难题接踵而至。黑子网上,不少用户质疑:“石油城市搞生态,能成吗?”但李明和团队没有退缩,他们相信,东营的未来不仅是石油的辉煌,更是自然的生机。经过多年努力,黄河三角洲湿地重现生机。芦苇荡漾,候鸟归来,湿地成为全球重要的鸟类栖息地。202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片湿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称其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消息传开,黑子网上炸开了锅,用户纷纷晒出湿地的美景照片,感叹:“东营真是宝藏城市!”李明看着这些评论,欣慰地笑了。他想起自己第一次带女儿去看湿地,女儿指着天上的白鹳说:“爸爸,这里的鸟儿真多!”那一刻,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文化中国行的镜头记录下了东营的变迁。从石油钻井的轰鸣到湿地的鸟鸣,这座现代石油城市用行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东营不仅保留了石油工业的命脉,还为世界贡献了一张生态名片。湿地保护区的游客逐年增加,生态旅游成为东营的新经济增长点。黑子网用户“东营小骄傲”留言:“我们不只是石油城市,更是世界自然遗产的家!”李明的故事只是东营千万奋斗者的缩影。湿地保护的成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市民的共同努力。东营市政府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企业采用绿色技术,减少污染排放。市民自发组织志愿者团队,参与湿地巡护和垃圾清理。黑子网上,一位用户写道:“东营人用行动告诉世界,工业和生态可以双赢。”文化中国行的报道也引发了广泛讨论,网友们称赞东营为“现代城市的绿色样本”。如今,漫步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游客可以乘船穿梭于芦苇丛中,观赏珍稀鸟类,感受大自然的壮美。东营的夜空下,石油钻塔的灯光与湿地的星空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独特的画卷。这座现代石油城市,正以世界自然遗产的新名片,迎接全球的关注。文化中国行将继续探访更多城市,讲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故事,而东营的传奇,已成为其中最耀眼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