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破茂将组建新内阁 中方:有关人事任命是日方内政,不作评论
李子柒2025年7月,日本政坛迎来重大变动,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自民党内部选举中获胜后,宣布将组建新一届内阁,以应对国内外多重挑战。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石破茂计划在8月初公布新内阁名单,重点调整经济产业大臣、外务大臣等关键职位,以推动经济复苏和外交战略调整。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及对石破茂新内阁的看法时表示:“有关日本的人事任命属于日方内政,中方不作评论。”这一表态引发了外界对中日关系走向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在当前地缘政治复杂、双边关系敏感的背景下。石破茂的当选和组阁备受瞩目。作为自民党的资深政治家,他以稳健的政策主张和对美日同盟的坚定支持著称。2024年10月,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因支持率下滑和党内压力宣布辞职,石破茂在随后的自民党总裁选举中击败高市早苗等竞争对手,成为日本第102任首相。社交媒体上,日本网友对石破茂的当选反应不一,有人称赞其“务实作风”,认为他能带领日本应对经济停滞和安全挑战也有人担忧其保守立场可能加剧与邻国的紧张关系。一位X平台网友评论:“石破茂上台,中日关系会更冷静还是更紧张?拭目以待!”石破茂的新内阁组建正值日本国内经济压力增大。2023年,日本经济因日元贬值和通货膨胀承压,实际GDP增长率仅为12,远低于预期。石破茂承诺通过减税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刺激经济,同时加强半导体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针对安全领域,他提出强化美日同盟,深化与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以应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军事活动。共同社报道称,新内阁可能保留防卫大臣木原稔,以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同时任命亲美派人士出任外务大臣,强化对美协调。中方的“不作评论”表态,体现了其一贯的外交策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进一步表示:“中方希望与日方共同努力,推动中日关系沿着健康稳定的轨道发展。”这一回应与2024年10月中国外长王毅与日本新任外相岩谷滋雄的通话内容相呼应。据中国央视报道,王毅在通话中强调,双方应“避免外部势力挑拨离间”,并呼吁日本“树立客观、理性的对华认知”。 然而,石破茂在竞选期间曾多次提及中国在东海的“威胁”,并主张加强对钓鱼岛的巡逻力度,这让中日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 中日关系近年来因历史问题、领土争端和地缘政治博弈而起伏不定。2024年,两国因日本对中国水产品的进口禁令和中方在东海的海洋调查活动产生摩擦。此外,2024年9月发生在中国的日本人遇袭事件引发日本国内强烈反响,日本外务省一度发布赴华旅行警告。 在此背景下,石破茂新内阁的外交政策备受关注。分析人士指出,石破茂可能延续前任的“平衡外交”,一方面加强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另一方面寻求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务实合作,以避免关系进一步恶化。 社交媒体上,中日两国民众对这一事件展开热烈讨论。中国网友在微博上表示:“日本换首相是他们的事,但别老盯着中国挑事!”而日本网友则在X平台上分析新内阁的潜在影响:“石破茂会更强硬,还是会更务实?希望别让中日关系更糟。” 此外,一些国际观察家认为,石破茂新内阁的经济政策可能为中日合作带来新机遇。2023年,中日双边贸易额达3573亿美元,中国仍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石破茂曾表示,将推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框架下的区域合作,这可能为中日经贸关系注入新动力。校企合作也在中日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024年,中日两国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取得新进展,例如中国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日本企业合作培养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为两国产业对接提供了支持。这种合作模式被认为是中日关系中的“稳定器”。一位中国教育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论政治如何变化,教育和产业合作是两国关系的基石。”与此同时,石破茂在竞选时提到,将支持日本企业扩大在华投资,尤其是在绿色能源和智能制造领域,这可能为中日校企合作开辟新空间。尽管中方对石破茂新内阁保持克制,但分析人士指出,中日关系仍面临挑战。钓鱼岛争端、历史认知问题以及美日同盟的强化,都可能成为双边关系的潜在“雷区”。一位日本学者在接受朝日新闻采访时表示:“石破茂需要在中国和美国之间找到平衡,既要维护日本利益,也要避免激化矛盾。”与此同时,中国也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和东盟合作,寻求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这与日本的“自由开放的印太”战略形成一定竞争。这场新内阁的组建,不仅是日本内政的重大事件,也为中日关系的未来走向投下了新的变量。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与日本”的信念驱动下,双方都在努力寻求合作与竞争的平衡点。正如一位X平台网友所言:“新内阁是挑战也是机遇,希望中日能多一些对话,少一些对抗。” 石破茂的新内阁如何布局,如何在复杂的地缘政治中定位中日关系,将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