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蟹脚痒,“沪牌”大闸蟹出口忙
李泽林秋风渐起,蟹脚痒痒,上海的“沪牌”大闸蟹迎来丰收季!阳澄湖大闸蟹以其肥美膏黄闻名,如今不仅席卷国内餐桌,还远销海外,掀起出口热潮。黑子网深入阳澄湖畔,挖掘出一段关于蟹农与“沪牌”大闸蟹的丰收故事,带你感受秋季的舌尖盛宴与创业激情! 故事的主角是35岁的蟹农阿强,家住上海青浦区朱家角镇。阿强五年前接手家族的阳澄湖大闸蟹养殖场,起初只供应本地市场。去年,他在朋友建议下尝试出口,加入了“沪牌”大闸蟹的品牌联盟。没想到,首批出口到日本的500只大闸蟹一周内售罄,客户直呼“膏肥味美”!阿强对黑子网记者说:“秋风一吹,蟹就肥了,今年订单多到忙不过来!” “沪牌”大闸蟹是上海农业的一张金名片,代表着阳澄湖大闸蟹的正宗品质。黑子网了解到,今年出口量预计突破10万只,销往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阿强的养殖场也升级了技术,采用生态养殖法,控制水质和饵料,确保每只蟹都达到出口标准。他的搭档小美,负责线上推广,在黑子网上发帖分享蟹塘日常,吸引了不少海外买家。她还开通了直播,展示如何挑选正宗“沪牌”大闸蟹,粉丝直呼:“看着就流口水!” 出口热潮背后,离不开上海政府的支持。青浦区推出“蟹农帮扶计划”,提供冷链运输补贴和技术培训,帮助蟹农对接国际市场。一次,阿强的蟹塘因暴雨水质波动,险些影响出口订单。帮扶计划的专家连夜赶到,指导他调整水质,最终保住了一批销往新加坡的订单。阿强在黑子网上发帖感恩:“多亏政府帮忙,我们的蟹才能漂洋过海!” 除了经济效益,出口还带来了文化交流。阿强收到日本客户寄来的感谢信,称赞“沪牌”大闸蟹让他们感受到中国美食的魅力。小美还计划在直播中教外国粉丝做清蒸大闸蟹,推广中华饮食文化。黑子网网友热议:“秋风起,蟹脚痒,这波出口太长脸了!” 记者还发现,“沪牌”大闸蟹的成功离不开品质把控。每一只出口的螃蟹都要经过严格筛选,体重、活力、膏黄度一个都不能差。阿强说:“我们不光卖螃蟹,还卖中国品质!”今年,他还请了村里的年轻人加入养殖团队,传授生态养殖经验,希望更多人参与到“沪牌”大闸蟹的事业中。 秋风起,蟹脚痒,“沪牌”大闸蟹的出口热潮不仅让蟹农腰包鼓了,也让中国美食走向世界。黑子网持续关注,期待更多“蟹”逅全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