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千万买豪宅的年轻人开始维权了
房东的猫最近,网上炸开了锅,黑子网用户们热议一个话题:花千万买豪宅的年轻人开始维权了!这事听起来就带劲,毕竟谁能想到,砸下几千万买的“豪宅”,结果收房时却像被泼了冷水,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咱就从几个真实案例聊聊,看看这些年轻人为啥站出来维权,到底发生了啥。先说深圳的金金,30岁,住着一套180平米的大平层,房子总价最高时超3000万,现在市值约2700万。这套房是她爸送的婚前财产,地段在深圳CBD,户型方正,南北通透,按理说妥妥的豪宅配置。
金金2018年买的房,2020年入住,当时单价11万一平,巅峰时炒到18万,谁看了不眼红?可今年房价跌到15万左右,业主群里炸了锅。有人在群里甩出一套14万多的挂牌价,立马被喷:“谁这么贱卖?100多万差价我来补!”这话虽是玩笑,但业主们对房价下跌敏感得不行。金金说,群里还有“炒房团”,专门盯着低价房源,劝人别“自降身价”,甚至搞“内部消化”,亲戚朋友接盘稳房价。更离谱的是,有些中介故意挂低价引流,业主们得集体去找中介谈判,保住小区“豪宅”的名声。金金坦言,靠自己买这房子太难,她的目标就是守住这套“江山”。可她也发现,豪宅小区服务缩水严重,物业费高得离谱,承诺的管家服务压根没影儿。 再看北京的赵燃,28岁,买了套117平米的“豪宅”,总价1000多万,结果现在跌到七八百万,亏了辆豪车的钱!这小区号称豪宅,住的都是高学历人群,可赵燃直言:“这哪是豪宅,就是精装新房!”房子在五环外,离市中心远得要命,压根没“豪”的感觉。物业费一年上万,开发商当初承诺的服务一本子都写满了,比如垃圾桶数量、每天清运次数,可收房后啥也没兑现,连管家都缺人。赵燃的房子是家人送的,他没太操心买房过程,收房时才发现是“半山腰”的位置,绿化也跟普通小区没差。业主群里全是互联网大厂员工,房价倒挂后大家坐不住了,维权方式特别“互联网”:群里建在线文档,问题一条条列,附上整改建议,效率高得像开会。最终绿化改进了,加了名贵花木,可房价的亏空谁来补?赵燃说,维权虽有成果,但退房太难,只能安慰自己“自住也行”。 上海的郑婉,27岁,花1100万买了套100平米的新房,选在内环以为能一步到位。开发商宣传时画大饼:高端外立面、智能化设施,妥妥的“国际化高端宅邸”。郑婉满怀期待,每隔俩月就去看施工进度,结果外立面建好后傻眼了:黄墙小窗,跟效果图差十万八千里,哪有豪宅的影子?更气人的是,号称每平米3000元的精装,实际是“叙利亚风格”:墙面坑坑洼洼,地板廉价,家电老旧,连信箱都从智能的降级成铁皮的。房价还跌了,优势全无,郑婉和老公周末只能研究装修,累得做梦都在选地板。她和业主们没放弃,邮件、找中介、找开发商,轮番上阵,终于逼得开发商整改外立面,加了铝板和落地玻璃,还升级了家电。可室内硬装的偷工减料没法补,郑婉感叹:“想住豪宅,全靠自己争取!”她还提到,看过一套1500万的真豪宅,验资门槛高得她连样板间都进不去,才知道千万级在上海只是“精装房”。 还有深圳的月亮,31岁,买了套1200万的100平米次新房。她出身农村单亲家庭,靠互联网风口做产品经理,30岁攒够300万,愣是逆天改命。她对房子要求高,地段、学位、得房率一个不落,甚至给房子做“背调”,查业主评价。选房时她看中深圳湾一套1300万的房,但学位差,怕以后还得租学位房,果断放弃,最终选了现在这套。可买完没几个月,同户型跌了200万,月亮心塞但只能安慰自己:“家比投资重要。”她还说,互联网行业现在不好混,晋升加薪难,她和老公赶紧还贷,从500万降到400万,怕未来收入不稳。月亮的经历让黑子网用户感叹:豪宅梦不只是钱的事,还得抗得住市场波动的压力。